close

埃及的沙漠 埃及金字塔歷史

  金字塔是一種喪葬設施,其實就是陵墓(mausoseum),只是形狀特別,為角錐形。 

  目前埃及已發現之pyramids 和 mastabas 合計超過120座

 

  古埃及人相信來世,認為靈魂在屍體不腐爛和不受破壞下才能長存。自前王朝時期初,古埃及人已經努力研發保存屍體的方法。 最初,以香油或藥料等塗屍來防腐的方法被採用,屍體會被放置在位於深處的且密封墓室內。由於,屍體接觸不到乾燥的沙,所以屍體無法變成木乃伊。為了保存屍體,古埃及祭司設計出人造木乃伊的方法其後,開始研究陵墓的建築設計,使屍體得以無限期保存

 

  時間:  主要是在古王國時期

 

  發展歷史

    Mastaba -   

     埃及樹木不多,建材只有泥土與石塊。

      一開始在地底深處建墓室鋪以泥磚外牆的建材最初是將尼羅河的泥灑乾後所形成的泥磚 ( 註: 埃及雖有黏土但缺木材,所以也不會有磚窯), 做成長方形長是寬的4倍,高度至少達10公,通常是南-北向的。外部平頂兩側呈斜坡面的建築,內部單個或多個墓室,這空間結構讓祭司和家庭成員通過假門將帶來的食品和其他祭品給予死者的靈魂。

 

      馬斯塔巴是 許多古埃及人埋葬之所,取材、建造相對容易,大多集中在薩卡拉及阿拜多斯地區。儘管,法老後來開始建造金字塔作為他們的墳墓,不過貴族依然被安葬在馬斯塔巴中,這情況在吉薩高特別明顯。

 

      ( 古王國第四王朝金字塔達到全盛時期,之後,岩石切割墓開始出現,這些墓地逐漸建於上埃及的岩壁上,目的是進一步防止盜墓。到了埃及第十八王朝新王國時期馬斯塔巴變得罕有 )

         

  階梯金字塔

    古王國第三王朝時期左塞爾 Djoser 時期,於 Saqqara,  將6層向上漸小的"mastabas"疊起來,由宰相建築師印和闐監造, 為第一個石造大型建築,因為也只有石造才能撐起這麼重的建築。石造大型建築不論人力物力都比泥磚造要大上許多, 這表明當時埃及國力達到一個嶄新的水準 後來的法老,包括塞漢赫特和哈巴,也建立了類似的結構,分別稱為被掩埋的金字塔和層級金字塔。  此時,金字塔方位朝向北方相信階梯金字塔能助法老升天後,得以加入永恆的北極星

 

    到了埃及第四王朝斯尼夫魯時代,埃及人開始建造具有光滑面的「真正的金字塔」。這些金字塔最早出現在美杜姆(Meidum),最初是為建造的階梯金字塔。斯尼夫魯後來造了其他版本,包括代赫舒爾(Dahshur)彎曲金字塔紅色金字塔,後者成為第一個成功的真正金字塔。至此,埃及階梯式金字塔的時代宣告結束。

 

  崩壞金字塔 -

    埃及第四王朝斯尼夫魯Sneflu 法老由於堅定的太陽神信仰, 決心建出如同陽光灑落在等腰三角形平面的四面體角錐。

 

    一開始 Sneflu 建之於 Meidum(在孟斐斯附近)。它由原本階梯金字塔形式,以在外牆堆疊漂亮雪白石灰岩,希望修改為等腰四面體設計,來滿足其太陽神信仰。自此,金字塔方位開始朝向東方,只是在外層'貼皮'方式與內層銜接不夠緊密,導致後來外層雪白石灰岩大都崩落(後續被取走從事其他建築),最終,似乎已遭廢棄。  除了金字塔本體,建築群還包括一座祭廟和一條通往尼羅河的斜坡堤道,河邊原本有座神殿。如今似乎只剩裸露之金字塔。  

 

  彎曲金字塔  -

    斯尼夫魯Sneflu 鐵了心完成光面金字塔,開始改在 Dahshur 興建第二座金字塔,  這次一開始就決心建造真正的金字塔(而非階梯金字塔)。然而,建造期間發現有內部石塊受壓錯位、破裂,部分落差已達20公分(後人推斷),具體原因為何不詳。有研究認為是因整座金字塔本身就是建立在一塊不穩定的地基之上,導致金字塔內部出現大範圍的結構損壞,使得原先的計劃不可能完成。斯尼夫魯選擇將已經完成的部分保留,再將 塔身部份四邊外擴50英尺,四面體初仰角54度改為43度,增加底面積減少壓力,直到峻工。此時,內部墓室已經都採用 Cobeling 設計,以增強屋頂承受壓力之強度。惟似乎發現內部裂痕及外部崩解,最終仍遭放棄 。

         

    斯尼夫魯Sneflu 的金字塔不是單一建物,而是建築群, 除了主金字塔、附屬金字塔外四周有牆,另有堤道連結到河岸(也可能是運河)的神廟。這不難理解:  金字塔內空間極狹小,超渡儀式、紀念的地方得選在外面。其東邊、河岸是最佳選擇(因為東方是日昇、復活的方向),金字塔、神廟兩者就靠堤道(causeway)連結


    ( 還想不通嗎?  台灣喪葬不也是如此?  放大體處(如殯儀館、墳或骨灰塔) 與祭拜的牌位可能分屬兩處,會設法透過師父誦經、捧著遺像遮著傘,一路唸'過橋囉'等等,來連結這2處所... 不覺得很類似嗎? )

 

    從此之後,這種 東西向軸線金字塔+(祭廟)+堤道+河岸神廟 建築群, 就成為金字塔群標配。  直到後金字塔時期,陵墓方尖碑取代了金字塔。

彎曲金字塔Layout.jpg

   彎曲金字塔小教堂.jpg

  金字塔內小小教堂,石碑上面有 Sneflu 的 cartouche 所以知道是他建的. 

彎曲金字塔河岸神廟.jpg

河岸神廟長這樣,可... 到過當地,有好奇心的一定會問:  如今金字塔附屬的河岸神廟幾乎全看不到了,那去了?

   

    "層層透視古建築" 第6季第1集節目,一位考古專家,特地請人以地球物理測勘搜尋彎曲金字塔與古河岸中間地區,找到附近有一條Sneflu 死後1千年建造的馬路,是用石灰岩當成建材,專家將之蒐集拼湊,赫然發現有些石灰岩建材上面有些"雕刻",其中一些雕刻還帶著決定性的意義,例如,刻有象形繭cartouche的權杖被高高舉起正要重擊敵人之雕刻,正是法老的形象。 試問:  建一條馬路使用的石材,需要雕刻嗎?  很明顯,這些建路石材就近偷懶取自於河岸神廟!!!  大概率可以猜測:  經過多年崩壞、風化外,河岸神廟倒塌、散架了,與堤道都漸被風沙掩埋,人亡政息,有些'石材'就被挪去做了其他用途...

 

    看到這景象,不禁感嘆,誠心建議埃及政府至少要還原復原其中一座金字塔建築群原本全貌,不然實在太可惜可嘆了!

 

    對彎曲金字塔還想知道更多?  點我1  點我2

 

  紅色金字塔  

    斯尼夫魯Sneflu 汲取前2次失敗經驗,進而加以修正、改良 於 Dahshur 又興建了第3座金字塔,  這次四面體一開始就全為43度仰角,外表為略帶紅色石灰岩塊,墓室都為 Cobeling 設計,內有2墓室,( Cobel 拱上方又有一墓室,但團友上去啥都沒有),該金字塔的成功建築方式,成為後續古王國金字塔藍圖典範 。

                  

  古夫大金字塔 

    古夫所建,為最大之金字塔,選在吉薩地區是因為該高地石灰岩地盤穩固,又接近河道,旁邊Tulah 雪白石灰岩礦坑亦不遠。 該法老墓室小為一般四方型,位在半空中,其上方石塊有減壓設計。 墓室入口從金字塔內部以花崗岩塊吊閘封死。石材囤放及內部工作區域為Grand Galley 以Cobel arch 設計而成,提供內部最大空間。現今入口其實是盜墓者所挖。古夫以後,金字塔規模漸漸縮小, 到新王國全都變成地下陵墓了。所以古夫金字塔就是金字塔顛峰之作了。

 

  金字塔地點     Meidum  Saqqara  Dahshur  Giza ...

    吉薩地區還有卡夫拉 、孟卡拉等等金字塔

    
  點我:  金字塔如何建成

伊比利半島簡史 (回埃及15日目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烏賊哥 的頭像
    烏賊哥

    烏賊哥的部落格

    烏賊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