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e Encanta España 歷史: 伊斯蘭史簡介

  

 暫時只提供最簡短的介紹-與西班牙有點關係的基本阿拉伯知識。

 


        西元610年,先知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上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經過22年的艱苦奮鬥,穆罕默德雖於632年仙逝,但後續者終於在西元632(-661)年,約當中國唐太宗時期,以麥地納為中心,建立了阿拉伯帝國。歷經了神權共和時期四大哈里發時代。迅速向外擴張,統治了今日的阿拉伯半島以及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伊朗、北非的利比亞等地。

 

       到了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倭馬亞家族)以及第四任哈里發阿里(哈希姆家族,穆罕穆德從弟,也是穆罕穆德女兒法蒂瑪之夫)時, 繼承人矛盾日漸擴大,伊斯蘭教逐漸分裂為遜尼(Sunni)以及什葉(Shiah)兩派。 奧斯曼及阿里都先後被刺殺。

 

       西元661年起(-750),敘利亞總督倭馬亞家族穆阿維亞自稱哈里發,擊敗了阿里次子胡賽因以及什葉派,大馬士革建立了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唐宋遼之中國人稱之大食,西方人稱撒拉森帝國),版圖橫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並指定自己兒子為繼任哈里發,開始了世襲制度。 當然,哈希姆家族以及什葉派堅持繼任者必須是先知穆罕默德的血緣關係者,除阿里以外的哈里發一概不承認,為區別"哈里發",他們開始稱正統繼承者為"伊瑪目"。戰死的阿里次子胡賽因是第三代伊瑪目,從第四代起,全都是胡賽因和薩珊王朝(今伊朗)最後公主的子孫。因此,伊朗人多為什葉派不足為奇。

 

       倭馬亞王朝繼續向外"大擴張運動",東到印度河、中亞,南到北非,西到伊比利半島。 在遠征伊比利半島行動,就是開始於本王朝,以北非今日突尼西亞附近的摩爾人 Tariq Ibn Ziyad為主力。711年,摩爾人 7,000 渡過直布羅陀海峽 進入伊比利半島消滅了當時已皈依基督教的日耳曼蠻族國家西哥德(Visigoths)王國。 (然 718年,前哥德貴族佩拉約率領阿斯圖里亞斯的基督教徒起事,建立阿斯圖里亞斯王國,試圖發動 Reconquista收復失地運動)。

 

      其後隨著伊朗地區改信伊斯蘭者日增,勢力漸強,哈希姆家族的阿布阿巴斯終於取代倭馬亞王朝,建立伊斯蘭帝國阿巴斯王朝(750-1258,後為蒙古所滅,中國史稱黑衣大食),以巴格達為基地,聲勢更是如日中天。 倭馬亞王朝後裔被悉數屠殺,僅存者逃到伊比利半島,在756年(- 1031)建立政權,稱"後倭馬亞王朝",首都為哥多華,中國稱白衣大食)。

 

      所以聰明的讀者應該很快了解,為何在回教世界,什葉派主要根據地為兩伊,奇他地區幾乎都以遜尼派為大宗了。

 

 

        阿拉伯人在擴張同時,不斷接觸吸收古希臘、拉丁、印度以及其他民族的知識,其學者有系統地將這些古代著作大量翻譯成阿拉伯文保存了下來。阿拉伯人自身在算數、幾何、天文、化學、醫學都擁有非常先進的知識。

 

        當時歐洲情況剛好相反,自從西羅馬帝國覆亡,加上宗教偏執箝制自由思想(我個人認為), 西歐幾百年來進入所謂黑暗時期!  據Discovery HD節目提及,當初西歐大教堂藏書頂多幾百本,而哥多華一地,圖書館就已藏書8萬冊,真是天壤之別!

 

        西班牙的角色因此顯得非常微妙!   西元711年阿拉伯帝國倭馬亞王朝轄下摩爾人進入西班牙,統治了大半伊比利半島,從敘利亞以及北非的移民湧入伊比利半島,引入了大量阿拉伯文明,帶來眾多阿拉伯文著作。1085年,基督徒收復托雷多,直到西元1492年,摩爾人才完全退出西班牙。 (註: 摩爾人 Moor 是阿拉伯人、黑人柏柏人的混血。而柏柏人是更早時位於現今黎巴嫩西海岸腓尼基人移居其殖民地迦太基,即現今北非突尼西亞一帶,和當地人混血的後代。摩爾人在8世紀時,消滅了伊比利半島上日耳曼人的西哥德王國,還越過庇里牛斯山攻擊法國,但在今法國Tours被另一支日耳曼蠻族國家法蘭克人擊敗。)

 

        12世紀後,知識貧瘠的西歐開始注意到這些阿拉伯人的大量知識。托雷多因為曾是都城,擁有大量阿拉伯文的古籍以及雙語人才, 在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鼓吹下,歐洲學者遂大量湧入,經由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長老以及學者組成Toledo 學者翻譯群,反向將阿拉伯文化書籍轉成拉丁語、西班牙語,使得托雷多成為當時翻譯與學術中心,並再次將知識擴散傳播到西方各地(稱為大翻譯時代),大翻譯成果直接刺激了其後歐洲科學進步、廣設大學等效應。 

 

 

REturn sign    (回西班牙12日目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烏賊哥 的頭像
    烏賊哥

    烏賊哥的部落格

    烏賊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