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EO_IMG_IMG_6088.jpg IMG_4040.JPG IMG_4096.JPG

SW France Map     

 納澎在法國南部地中海岸,自古便是交通要衝。

 

【歷史地理】  

         納澎(Narbonne)位於朗格多胡西庸地區。過去曾經是繁榮的港市,但現在已經離地中海岸15公里遠(淤積)。大約跟卡爾卡頌相當,是奧德省(Aude )較大的城市,人口約5萬多人。

 

        高盧時期納澎便已經建立社區。羅馬時期,該殖民屯墾區位於Via Domitia 圖密善大道上(從羅馬直達西班牙),因此,是通往阿基坦地區的門戶,也是前進土魯斯、波爾多、直達大西洋的必經之路。凱薩 (Julius Caesar ) 安置10軍團老兵來此開發港口,以便取代時而歸附、時而叛變的馬賽。在中世紀,這裡也接納了很多猶太人,甚至還蓋有猶太學校。

 

        但是到了14世紀,納澎便開始沒落。最主要的問題就是Aude 河造成淤積,使港口離海邊愈來愈遠。 16世紀時,當地居民決心建造運河,就是Canal de la Robine 羅賓運河,以便讓Aude 河跟地中海連結暢通,後來1776年時,還透過接駁運河Canal de Jonction 連結到南運河(中央運河) Canal du Midi。  於是南方的運河體系發揮整體作用,直到鐵路時代的來臨後,運河的航運功能再次被取代,納澎也轉變成觀光、貿易城市。

 

【景點】

Narbonne City Map  

 Les hall de Narbonne 納澎室內市場

nEO_IMG_IMG_5952.jpg nEO_IMG_IMG_5953.jpg 

   自古納澎因為地利之便,便是航運與貿易中心。 本室內市場是南方有名的肉類及其他交易市場。

   (不知是那個年代的建築?  使用紅磚耶!  這是這次法國行首次看到鄉下有紅磚建築。)

    這裡365天開放,每天7:00 am -  1:00 p.m., 共有70多個攤商。

 

   Lapidaire 博物館 (Musee Lapidaire)

 nEO_IMG_IMG_5957.jpg nEO_IMG_IMG_5959.jpg

 名稱怎麼翻譯讓我很頭疼!  索性不翻譯了。 就在室內市場的隔壁

 

       建築物本身以前是 拉穆基耶聖母院(Notre Dame de Lamourguier)- 13世紀的本篤會修道院也是南方哥德式建築的"典範" 。 裡面陳列歐洲最多的 1,300 羅馬墓園的雕飾石塊 (後來被拿來裝飾城牆,19世紀才拆掉)。

有興趣,請參觀納澎觀光局3D展示:

http://www.narbonne-tourism.co.uk/organiser/having-fun/118609-musee-lapidaire

 

 街景

nEO_IMG_IMG_5960.jpg nEO_IMG_IMG_5961.jpg

       天氣熱...小二正躲在陰影下面納涼,等待餐廳開張...  garçon ... garçon?   希望不要被這家餐廳老闆看到這張照片,有人被炒魷魚?

 

Place des Quatre Fontaines 四泉廣場

nEO_IMG_IMG_5968.jpg 

  這是一口本城歷史最悠久的井

 

        中古時代,這口井提供Bourg地區(Aude河右岸-今之羅賓以南)市民、工匠以及商人的飲水。該泉曾經消失,1970年代又依原樣重建。它就位在當年的製鞋街以及商人橋附近。

 

        有人這樣形容,如果市政廣場是本城的心臟,那這口井當年就是提供納澎血液的地方。

 nEO_IMG_IMG_5970.jpgnEO_IMG_IMG_5969.jpg

 17世紀的井,告示說屬於舊時的小麥廣場附近一間大宅所有

nEO_IMG_IMG_5971.jpg 

 旁邊一張公告我左看右看 半天就是看不懂... 大致上是跟老舊社區重建有關之事。

 (誰懂法文的告訴我一下,先謝了。)

 

羅賓運河附近

 

    Pont des Marchands 商人橋

  Pont des Marchands, Narbonne  

    別看它破破舊舊,可是很有歷史的!  至少還是加蓋的橋呢。 商人往來運河兩岸穿梭其間因而得名。

nEO_IMG_IMG_5977.jpg nEO_IMG_IMG_5982.jpg

  左: 觀光旅遊局    右: 一間音樂教室,牆上貼著一位近代納澎詩人的詩- "Les Murs de la Ville" 歌頌城牆

nEO_IMG_IMG_5984.jpgnEO_IMG_IMG_5988.jpg

 運河風光與閘門

nEO_IMG_IMG_5993.jpg nEO_IMG_IMG_5996.jpg

 街景... 羅馬式古蹟真不少... 咦?  警察穿著也太休閒了吧?

  

  市政廣場 Place de Hotel de Ville  

nEO_IMG_IMG_6033.jpg

   也有叫它主教廣場的 (事實上同一回事啦,因為市政廳是主教宮的一部份)

nEO_IMG_IMG_6034.jpg 

   建築物上面斗大的 Aux Dame de France 法國聖母 ...  是所謂"新巴洛克"建築。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產物。

   中間這塊是鼎鼎大名的 Via Domitia

 

Via Domitia 古羅馬圖密善大道遺址

IMG_4080

       這是羅馬帝國在高盧地區所興建的第一條官道,從羅馬越過阿爾卑斯山,途經法國南部,路過納澎殖民地,一直通往西班牙。時間約在公元前118年。這條官道與另一條官道 Via Aquitania (阿基坦大道,經土魯斯、波爾多通往大西洋) 就在納澎附近銜接,所以本城在羅馬時代第位重要可見一斑。

 

 有興趣更深入研究,請參看Wiki.

 http://en.wikipedia.org/wiki/Via_Domitia

nEO_IMG_IMG_5998.jpgnEO_IMG_IMG_5999.jpg

  牆上是詳細的解說...

 

        當初我們自由行經過此處,時間既緊湊也不知是何物,只是多年歐洲旅行經驗知道,這一定是重要文物,所以先拍照存證,回家再研究。Sure enough!

 

   市政廳 Hotel de Ville

nEO_IMG_IMG_6035.jpg

nEO_IMG_IMG_5997.jpgVia Domitia, Narbonne

 市政廳旁一口漂亮的古井

IMG_4074  

 很棒的流動廁所。跟在西班牙看到的很像... 投幣後進入,使用完自動清潔吧?

IMG_4090

縱容狗便要罰100歐元!  掌聲!

 

    (台灣這十多年民來粹得很厲害,選舉掛帥,政府只敢討好人民拼命發錢,誰願意去執行"吃力不討好"的取締工作?  公園亂拉狗便、亂丟垃圾、甚至人隨處小便、亂放煙火,根本無人敢管,只會消極"勸導"。 連商人以香精謊稱天然發酵麵包、不實進口米冒充好米,都不敢重懲!   唉!  我要為這個處罰令按讚!)

 

  市政廳後面便是主教宮  Palais de Archeveques

 

        事實上,納澎大主教是由羅馬式老宮加上哥德式新宮殿而成門面有三個十三、十四世紀建的方塔自十九世紀以來它的使用分為三大部分: 市政廳,藝術歷史博物館、以及考古博物館。所以,剛才的市政廳,事實上也屬於主教宮的一部分啦!

  Archibiship palace  

 漂亮的門面。 山牆上有市徽(一把鑰匙...)。

nEO_IMG_IMG_6006.jpg

nEO_IMG_IMG_6007.jpg nEO_IMG_IMG_6014.jpg

考古博物館

nEO_IMG_IMG_6016.jpg

  藝術博物館內部陳設

 

  主教花園及迴廊 Jardins de Archeveques et Cloitre 

nEO_IMG_IMG_6012.jpg nEO_IMG_IMG_6021.jpg

 當然,肋拱扶壁告訴我們這是哥德式的建築。

 

 Cathédrale de Sainte Just et Pastor 聖聚思及巴斯德大教堂

 

        在19世紀與卡爾卡頌教區合併前,這裡一直是納澎地區主教座堂,這個位置在西元四世紀,就已經有個basilica,只是到了13世紀後,克雷芒4世(前納澎主教)當教宗時為了要彰顯"法蘭克王國的風格",基於政治考量變更為哥德式建築。據說,至今尚未整個完成?

nEO_IMG_IMG_6018.jpgnEO_IMG_IMG_6023.jpg

 時間太緊關係,沒有上去參觀

 nEO_IMG_IMG_6028.jpgnEO_IMG_IMG_6038.jpg

   運河旁的餐廳。當地人很悠閒,旅客卻很匆忙啊!

  

 羅賓運河 Canal du Robine

IMG_4066.JPG IMG_4073.JPG

IMG_4096.JPG

 

Les hall de Narbonne 室內市場

IMG_4040.JPG

nEO_IMG_IMG_6049.jpgnEO_IMG_IMG_6054.jpg

nEO_IMG_IMG_6056.jpg IMG_4100.JPG

 IMG_4102.JPG IMG_4103.JPG

 IMG_4104.JPG IMG_4110.JPG

IMG_4106.JPG IMG_4107.JPG

IMG_4108.JPG

我超喜歡逛傳統市場,因為它是形形色色庶民文化的縮影。

 

從市場販賣的東西,我們至少可以看到幾件事:

1. 法國人(歐洲人)沒有美國人那麼好命!  他們也吃肉質較差又多刺的烏魚,也會充分利用豬牛羊內臟入菜。美國人幾乎都吃魚排(看不見頭尾)、肉排。

2. 法國人食材來源較廣,兔肉、鰻魚、下雜小魚等,這些在美國超市都不易看到的。

3. 在這裡海鮮冷盤常見的生蠔、淡菜、角蝦,其實價格都不貴。

 

 街景

 IMG_4041.JPG

 看起來很舒服吧!  只是七月天氣太熱!

IMG_4043.JPG 

又是一個紀念一次大戰陣亡子弟紀念碑,就在運河旁!

 


 【飲食餐點】

 

納澎海邊午餐

  經度: E 2.994108      緯度: N 43.125031     

  街名: Rue des Caudeliers & Rue la Riviere

  店名: Le Portanel, 11200  Saint-André-de-Roquelongue

nEO_IMG_IMG_6062.jpgnEO_IMG_IMG_6073.jpgnEO_IMG_IMG_6083.jpg

 nEO_IMG_IMG_6079.jpg nEO_IMG_IMG_6068.jpgnEO_IMG_IMG_6082.jpg

 這裡是在納澎南邊,靠在港灣裡面的小漁村,真的非常非常小。

nEO_IMG_IMG_6071.jpg

      餐廳老闆小時候的青梅竹馬照片,就大剌剌貼在小路上,看來還是地方聞人呢!  這種氣勢、這麼小的地方開餐廳,沒有幾把刷子,怎能存活?

   咦? "雞腳凍"又入鏡了... 老婆說因為她身形佳很適合當照片的襯景。

 nEO_IMG_IMG_6089.jpg nEO_IMG_IMG_6088.jpg

  第一次吃法國海鮮冷盤... 第一印象,嗯... 視覺勝過味覺

nEO_IMG_IMG_6110.jpgnEO_IMG_IMG_6106.jpg

 廚師出的菜都先在烤箱烤過中保溫才出菜,夠水準。 左: 本地名產鰻魚,還不錯吃     右: 卡布奇諾魚湯

nEO_IMG_IMG_6112.jpgnEO_IMG_IMG_6114.jpg

 主廚很有信心地出來見客。事實也正如此(別看他衣服皺皺的,菜夠水準! 據說在巴黎名餐廳混過。)

nEO_IMG_IMG_6092.jpg nEO_IMG_IMG_6093.jpg nEO_IMG_IMG_6096.jpg

 nEO_IMG_IMG_6097.jpg nEO_IMG_IMG_6099.jpgnEO_IMG_IMG_6100.jpg

   內部陳設、裝飾,很溫馨可愛

nEO_IMG_IMG_6116.jpg

  小漁村位於內灣

nEO_IMG_IMG_6125.jpg  nEO_IMG_IMG_6127.jpg

 左:  餐廳外觀   右:  看來鰻魚是這裡特產

nEO_IMG_IMG_6138.jpg nEO_IMG_IMG_6141.jpg

 狗狗妳們幸福嗎?  天天有鰻魚骨頭吃吧?!   Oui?

IMG_4127.JPG IMG_4134.JPG  

告別前再看一眼吧。 她並不漂亮,可是氣氛卻讓人很放鬆。

 

【文化】

      法國境內運河有好幾百條,因此,水路交通非常發達,對早年法國經濟大有幫助。今日,甚至有專門的旅遊書介紹"法國水上旅遊"呢。 這裡配合今日旅遊地點,我們只能重點介紹法國西南部相關的最重要三條運河中央運河(Canal du Midi)、加隆運河(Canal de Garonne )、以及羅賓運河(Canal de Robine)。  

 

        在法王路易十四時期(1662 AD), 一直懷著夢想要開鑿一條連接地中海與大西洋水道的貝濟耶(Beziers)地方稅吏 Pierre Riquet,說服大臣 Colbert,在大臣穿針引線下,終於讓國王路易十四贊同並批准了這項開鑿計畫。從西元1667年開工,12000人日以繼夜一鍬一鏟挖掘,費時十四年終於完成了一條243公里的人工運河,在土魯斯銜接加隆河,讓地中海與大西洋航行距離大幅縮短。 (這裡,我們不得不對西方人勇敢追求夢想用力鼓掌。)

 

1. 中央運河 (Midi Canal)

 

       中央運河也叫南運河,anyway, 是法國南部一條連結加隆河與地中海的運河,透過與其他運河或河道接力,負起銜接地中海和大西洋間的使命。運河東起地中海港口城市賽特港(Sete,在Montpellier 西南),幾十公里後,大致沿著與奧德河(Aude)舊航道平行方向向西開挖,至土魯斯附近與加隆河相接。整個航運水系243公里長,涵蓋了船閘、溝渠、橋樑、隧道等328個大小不等的人工建築。

 

        隨著鐵路、公路交通的發達與進步,運河上的商業活動終於在1988年劃上休止符,留下的是讓觀光客感嘆連連的休閒活動,租船、遊河、騎單車是目前最受歡迎的旅行方式。  如圖,綠色部分即為南運河。

 Canals

 

2. 加隆運河(Canal de Garonne )

 

       土魯斯附近貼著加隆河一直到 Castets-en-Dorthe (波爾多西南約50公里),然後再透過加隆河出大西洋,加隆運河東接中央運河,連結了地中海與大西洋,讓航程縮減了將近3000公里遠。 運河本身就緊貼著加隆河開鑿,有時在左,有時在右。

 

        一開始Pierre Riquet 的計畫是建造一條完整的"朗格多克運河"Canal Royal du Languedoc,就是目前的中央(南)運河加上加隆運河。但是因為當時建造凡爾賽宮以及戰爭費用,讓路易十四手頭吃緊,只得先完成南運河部份。200年來當地人也只好先暫時利用加隆河來銜接南運河。1828 到 1857年之間才陸陸續續施工加隆運河。 然而就在此時,一條從塞特港到波爾多的鐵路已經建造完工,運河逐漸遇到強勁的對手競爭。時至今日,也只有觀光、遊船休閒支撐著運河的生命。

 

        讀者一開始一定跟我一樣,滿是疑惑:  既然都沿著加隆河開挖為何不直接利用加隆河水道就好,還要另外開鑿運河?  

 

        哈哈,會思考是好事!   Je pense, donc je suis.

 

        我猜嘛...主要應該是水量控制問題,天然河道洪水季行船危險,枯水季行船易擱淺,人工水道有各種控制閥門,可以控制水量、深淺,行船較安全可靠。 那運河為何要沿著河流開挖呢?  主要原因就是就近取得水源容易。 運河較河流窄小得多,透過閥門控制水流,不管洪水枯水,只要還能取得水源,總是能維持運河一定的水位,安全便利兩相宜。

 

3. 羅賓運河(Canal de Robine)

 

      這條32公里長的運河,連結Aude河舊水道,經過納澎,一直通道地中海邊聖路西亞島(St. Lucia)的新港(Port-la-Nouvelle)。興建此運河的原因,不外是看到17世紀南運河的成功,希望將納澎有連結到該經濟區域,因此在1686年決定興建。 別小看這小小的運河,他也被列入世界遺產。

 

【住宿】

   

【烏賊哥有話說】

   1. 時間短了些(表示還頗有點看頭啦)

 

    2. Le Portanel 餐廳景觀、氣氛、手藝不錯,老闆廚師也很熱情地跟顧客哈拉、合照,雖然語言不通。 老闆嘰嘰喳喳抓著我們,用法文強力推薦"某件東西",聽了好久,也猜了很久,才猜出來是某某樂團演唱會啦 (幸好concert 這個字英文法文都一樣)。  只是小弟從來不是演唱會咖,恕不能去巴黎捧場啦。

 

    3. 路易十四雖然號稱法國全盛時期,但我們已經看到他有兩個嚴重的失策:

        其一,尼姆篇提到路易十四廢除"南特詔書",幾十萬新教徒技術工恐慌離開法國,是法國的重大損失。

        其二,好大喜功先蓋凡爾賽宮,把加隆運河擱置,以至於200年後加隆運河蓋好已經時不我予無太大用處,錯失擴大法國國力領先的機會。

 

 REturn sign    (回到法國旅遊目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烏賊哥 的頭像
    烏賊哥

    烏賊哥的部落格

    烏賊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