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imesCrocodile 尼姆市徽   nEO_IMG_IMG_5826.jpg nEO_IMG_IMG_5858.jpg

 SW France Map

離開呂貝弘山區後,我們入住尼姆,次日開始西南法之行(前往納澎、卡爾卡森、土魯斯)。

 

【歷史地理】  

        尼姆(Nîmes)? 聽起來很陌生,可是大家應該都聽過牛仔褲的原料"丹寧布"(Denim)吧?  Denim 就是 De Nimes(來自尼姆)之意。原先這種斜紋粗糙布料是給駕帆船的帆布使用的,在義大利的熱納亞(Genoa)首先被拿來給水手當工作褲穿。外人看到熱那亞水手(Genoese)穿的工作褲好特別,就稱為"Jean"。舊金山掏金熱時期,Levis從紡織業發達的法國尼姆引進這些藍色的粗布做成工作褲,因耐磨耐用大受掏金客歡迎,後來更逐漸擴散成了全球流行時尚。

 

        尼姆,是法國加爾(Gard)省的省會,也是該省最大城市。尼姆有悠久的歷史,市內多項歷史遺跡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它距離巴黎約715公里,目前市區人口約13萬人。

 

        尼姆靠近地中海,位於隆河以西,每年日照長達300天以上,是座晴朗溫暖的城市。西元前6世紀時,一個塞爾提克部落 (Volcae Arecomici)來到此處,圍繞著一口井開始生根並向外拓展,Nemausus 是他們的神的名字(一說是泉水精靈名),成為尼姆名稱的由來。到了羅馬殖民統治年代,凱薩為了犒賞參與尼羅河戰爭(註: 馬克安東尼與埃及豔后背叛羅馬帝國)、服務十五年以上的軍團老兵,論功行賞,將尼姆附近土地賞賜給他們開墾殖民(當然是叫奴隸動手,自己納涼啦)。從後來出土的錢幣可以看到上面有"ColNem"字樣,意思就是Colonia Nemausus "尼姆殖民地",就是羅馬帝國在此耕耘、統治經營的另一項證據,也佐證了城市名稱的由來。

Nimes antiquesNimesEblemVille

        棕櫚樹上拴著一條鱷魚,有趣的圖案就是這城市的市徽。 市中心街道上人孔蓋、停車樁、門飾、雕塑,到處是這種圓形徽標,似乎當地人非常引以為榮?   圖案的由來源自於屋大維擊敗背叛羅馬帝國的馬克安東尼與埃及豔后,再度控制了埃及。當時剛好奧古斯都 (Caesar Augustus) 誕生,為了慶祝,就在尼姆發行此紀念錢幣。錢幣的一面是羅馬皇帝肖像,另一面就是收復埃及紀念: 底下桂冠應該是指羅馬皇帝,尼羅河鱷魚應是象徵埃及,被鍊在棕櫚樹上再也無法掙脫。  

      

        尼姆的歷史比亞爾還要悠久,公元前一世紀已是相當繁榮的城鎮,羅馬時期的繁榮,到了西哥德人入侵時告一段落。5世紀時又被日耳曼蠻族的一支汪達爾人肆虐,之後又被摩爾人佔領,7 世紀時將摩爾人逐出。之後又被土魯斯伯爵"霸佔,直到13世紀併入法國領土。本城在宗教戰爭時期是新教(Protestants)雨格諾派(Huguenot)的重要根據地之一,(註: 雨格諾派受到1530年代喀爾文思想的影響,在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不幸地尼姆在宗教戰爭期間多次捲入,發生屠殺舊教領袖、企圖綁國王的 Conspiracy of Meaux 事件,以及尼姆反抗天主教的皇家駐軍。 為停止不斷流血,波旁王朝的亨利四世頒布“南特詔書Edict of Nantes”,定天主教為國教,但也允許信仰新教自由。但路易十四晚年廢止“南特詔書”,引發新教徒出逃,尼姆又遭到嚴重的迫害

 

       新教徒不得已將注意力轉向經貿,在紡織業上取得成功。尼姆出口的布疋出口到歐洲、西班牙及印度。後來紡織業競爭加劇,他們又轉而經營葡萄園,有錢人大量增加,尼姆也漸漸恢復美麗與活力。

 

      尼姆市區到處都可見噴泉,當然,羅馬建築遺跡絕對是吸引遊客的重點,它們與亞爾有點相似卻更勝一籌。水道橋、圓形劇場、四方神殿等古羅馬經典建築,至今還散發著迷人光芒,其中競技場更是保存良好,每年夏季還能舉辦鬥牛尼姆也是葡萄酒、果菜的貿易中心,更有紡織(針織、牛仔布)、食品、機械、皮革等工業,經濟發達,交通便利。

 

【景點】

   街景

 nEO_IMG_IMG_5803.jpg nEO_IMG_IMG_5805.jpg

nEO_IMG_IMG_5806.jpg nEO_IMG_IMG_5822.jpg

四方神殿(La Maison Carrée)

 nEO_IMG_IMG_5826.jpg  

       四方神殿位於競技場的北方,沿著Victor Hugo Blvd. 約10分鐘步行路程,是一座古希臘羅馬式神殿。可惜我們只是車行經過,無緣下來造訪。

 

      神殿單獨矗立於三面廣場上,讓巍峨殿堂更加顯得氣勢磅礡。神殿高約17米,深26米,建於公元前1世紀的奧古斯都大帝(Auguste)時代,四面是科林斯式的廊柱神殿曾被當做市政府大樓與教堂使用,現在則為古代博物館(Musee des Antigues)。

 

      裡面有阿波羅大理石像、青銅的阿波羅頭像及尼姆的維納斯雕像"殘骸"等古物展示。

 

聖保羅教堂 L'église Saint-Paul de Nîmes

19世紀所蓋的新羅馬式建築。內有著名的濕壁畫。

nEO_IMG_IMG_5829.jpg 

  車行經過,只是匆匆一眼。

 nEO_IMG_IMG_5935.jpg

  誰知早上離開時又經過。

 

  Lycée Alphonse-Daudet 阿爾封斯-都德學校

  阿爾封斯·都德是一位尼姆出身的法國小說家,他的短篇小"最後一課、"柏林之圍"等作品都是世界文學名作 。這所學校應該是相當於台灣的初中以及高中部吧?

nEO_IMG_IMG_5839.jpg 

 位在古羅馬競技場隔著雨果大道的對面。19世紀的建築物,前身是個醫院。

nEO_IMG_IMG_5846.jpg 到處是市徽。

 

 古羅馬競技場夜景

nEO_IMG_IMG_5849.jpg

 

尼姆古羅馬競技場(Arènes)是一座圓形競技場,建於公元70年,1863年改建為鬥牛場。尼姆競技場每年舉行兩次鬥牛,也用於其他公共活動。

這座建築為橢圓形,長133、寬101公尺,34排座位,可容納16300名觀眾,1989年以後設有可移動的屋頂和供熱系統。

nEO_IMG_IMG_5855.jpgnEO_IMG_IMG_5858.jpg

 競技場旁邊的廣場就叫做競技場廣場 Place de Arena

 

 Tribunal de grand instance de Nimes 尼姆高等法院(?)

   1838-1850年間建造,就在競技場的東北方。最奇特的是裡面還有羅馬遺跡。

nEO_IMG_IMG_5860.jpg

nEO_IMG_IMG_5866.jpg

 

   Banque de France 法國銀行

nEO_IMG_IMG_5863.jpg

   就在競技場的東南角

nEO_IMG_IMG_5915.jpg

 白天景致

 

 戴高樂廣場(L'esplanade Charles-de-Gaulle)

nEO_IMG_IMG_5902.jpg

 Esplanade 這個字... 說來話長,就用"公園散步廣場 或 濱海大道 等"來解釋吧 (或請參考wiki)

IMG_4004.JPG IMG_4006.JPG IMG_3931.JPG

 靠競技場那邊叫"競技場廣場", 另一邊有噴泉(Pradier Fontaines)、有教堂(eglise perpetue)的是戴高樂廣場

 

 Pradier Fontaines 噴泉

        1851年建造。為白色大理石作品。根據詮釋: 白色少女象徵尼姆市,四週坐著四尊雕像(二男二女),象徵本市的四條河流(或水源): la Fontaine de Nîmes, source mère de la colonie romaine, le Gardon, la Fontaine d'Eure et le Rhône,用四個科在大理石上的拉丁名字代表  Nemausa, Vardo, Ura et Rhodano.

nEO_IMG_IMG_5868.jpg 

 nEO_IMG_IMG_5896.jpg

   Vardo  (石頭上刻有名字)

nEO_IMG_IMG_5897.jpg

  面對這位是Nemausa。另外兩個沒入鏡的是 Ura 以及  Rhodano.

nEO_IMG_IMG_5876.jpg nEO_IMG_IMG_5872.jpg

 戴高樂廣場(L'esplanade Charles-de-Gaulle)上的其他建物

 

  Eglise Sainte-Perpétue 教堂

nEO_IMG_IMG_5891.jpg

  19世紀所建

nEO_IMG_IMG_5893.jpg nEO_IMG_IMG_5894.jpg

 

 Novotel Hotel

  我們今晚入住此飯店,就在教堂隔壁

nEO_IMG_IMG_5892.jpg

 

  清晨的尼姆

    今天起得很早,去拍了清晨的尼姆。

IMG_3959.JPG IMG_3909.JPG IMG_3917.JPG 

IMG_3969.JPG IMG_3985.JPG

IMG_3993.JPG IMG_3994.JPG

太陽很快便升起... 

 

nEO_IMG_IMG_5901.jpg

 早上起來,廣場椅凳上的 hobo 還在夢鄉... 不知他們冬天怎麼辦?

 

Le square du onze novembre  11月11日廣場

Le Monument aux Morts de 14-18(一次大戰紀念碑)

        戴高樂廣場旁邊還有個小廣場,叫做 11月11日廣場,立著哀悼1914-1918 尼姆子弟的紀念碑。 

        在紀念碑的雕塑家是卡利,建築師為卡斯坦,紀念碑完成於1924年。

nEO_IMG_IMG_5903.jpg

   一門牆在前,寫著一些雨果等人的智慧詩句。翻成英文-

 

 "Those who piously died for their country
  entitled to their coffins the crowd to come and pray。
  Between the most beautiful names their name is the most beautiful。
  The voice of a whole people lulls in their graves."

nEO_IMG_IMG_5905.jpg

 我們已經看過很多個同樣主題的紀念碑,每個紀念碑的形式都不太一樣。

 

 這個紀念雕塑是放在地下一層,圖案上面刻有幾個地名: Alsace, Reims, Verdun, Marne, Dixmude, Argonne, Orient,   ...   對法國歷史的認識,只知道凡爾登戰役、馬恩河、阿貢恩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傷慘重的戰役。至於這個紀念雕刻,老實說,沒那麼瞭解它表達的意思。

nEO_IMG_IMG_5906.jpg nEO_IMG_IMG_5909.jpg

 門牆上女神似乎在跟抱著小孩的哭泣母親說些什麼...

 夜景會不會淒涼一些?

IMG_3946.JPG

 

 高等法院的另一面

nEO_IMG_IMG_5917.jpg  

nEO_IMG_IMG_5921.jpg 

  街上也有回教婦女

 

Musee de Beaux Arts 美術博物館

nEO_IMG_IMG_5944.jpg 

  只是路過 


 

【飲食餐點】

1. 尼姆晚餐 

     地點:  Restaurant le Danieli, 1 ter Place d'Assas 30900 Nîmes
                Tél. 04.66.36.06.66

Nimes Dinner nEO_IMG_IMG_5809 

nEO_IMG_IMG_5811 nEO_IMG_IMG_5812

nEO_IMG_IMG_5817 nEO_IMG_IMG_5820

  義大利餐廳

 

2. 尼姆早餐 

   地點: Novotel

   Nimes Novotel BreakfastnEO_IMG_P_20130701_070536  

    很標準的Novotel 餐點 

 

【文化】

 

1. 法國宗教戰爭與南特詔書 (本文摘自Wiki、中文百科在線等文獻)

    南特詔書(Édit de Nantes)是法國也是世界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吾輩當然應該瞭解。


第一次戰役(1562–1563)

        1562年3月1日舊教首腦吉斯公爵途經瓦西鎮,發現新教徒違反國王禁令在城內做儀式。認為係對其權威之挑戰,遂下令攻擊,新教徒死傷近200人, “瓦西鎮屠殺”成為30年宗教戰爭的導火線。雙方都依賴外援,舊教依靠西班牙;新教有英國、德意志公爵和荷蘭支持。 1562年12月德勒一戰天主教派的將領蒙莫朗西被俘,聖安德烈元帥戰死。 1563年2月,吉斯公爵在圍攻奧爾良時被暗殺。新教的孔代也在德勒被俘,納瓦拉國王安托萬死於盧昂之圍。 1563年3月,太后凱瑟琳·梅迪奇發布安布瓦斯詔書,給予新教徒信仰自由和在指定地區舉行宗教儀式的自由。

第二次戰役(1567–1568)
        1567年9月,新教二巨頭孔代親王、科利尼海軍上將率新教軍隊劫持太后和查理九世未遂,包圍巴黎。 11月10日,在巴黎北郊聖德尼一戰,雙方不分勝負。德意志新教選帝侯派兵馳援雨格諾派,天主教徒及王室退讓。 1568年,雙方簽訂《隆朱莫條約》,重申安布瓦斯詔書。


第三次戰役(1569–1570)
        1568年9月,國王查理九世在舊教壓力下撤銷先前的宗教寬容詔書,嚴禁新教徒舉行任何儀式,官吏法官必須宣誓效忠天主教會,新教牧師須在兩週內離法,導致第三次戰事爆發。 1568年8月:逮捕孔代親王及海軍上將科利尼。 1569年3月,天主教軍隊大敗新教軍隊,孔代陣亡。 接著蒙孔圖爾戰役,科利尼又被擊潰。 1570年8月,太后凱瑟琳簽署聖日耳曼詔書,使新教徒獲得禮拜自由,同時,在幾個安全區域自派總督的權力。


第四次戰役(1572–1573)
        1572年8月23—24日夜間,新教人士正齊聚巴黎,慶祝領袖波旁家族的亨利與瑪歌公主婚禮。太后與亨利·吉斯(吉斯公爵之子)以教堂鐘聲為號,發動突然襲擊,殺死新教徒2000多人,這一血腥的夜晚史稱聖巴托羅繆大屠殺。大屠殺之後,法國再次出現分崩離析的局面。新教首先在南部和西部組成聯邦,對抗中央政權。 1573年6月,查理九世簽署《拉羅竭爾和約》,准許新教徒在拉羅竭爾、尼姆和蒙托邦舉行教儀,給予這些城市信仰自由。


第五次戰役(1574–1576)
        1574年新教領袖納瓦拉的亨利從皇宮逃亡。 1574年5月,新教再度起事。朗格多克正式分裂出去。 1575年,新教派發動全面起義,為聖巴托羅繆之夜死難者報仇。 1576年5月,亨利三世簽署了博利厄詔書,譴責大屠殺,同意為死難者昭雪,除巴黎和王室住地外,一切法國城市都有權舉行新教儀式。詔書還給予新教徒擔任公職的權利,准許他們在八個城市(註: 當時居於優勢的八個城)裡建立司法機構,高等法院也設立特別法庭,保證進行公正的偵訊辯論。博利厄詔書實際上承認了新佔領區為“國中之國”。


第六次戰役(1576–1577)
        博利厄詔書引發舊教強烈不滿。 1576年,吉斯在北方組織“天主教神聖同盟”,自行徵稅、招募軍隊,要求恢復王國的宗教統一,拒絕執行詔書,兩派戰爭又起。戰爭中,新教遭受重創,數個城落入天主教同盟手中。 1577年9月,兩派締結和約,規定解散天主教同盟,限制博利厄詔書給予新教徒的自由和權利。新教徒只能在每個區的一個城市和自己的安全區內舉行宗教儀式,他們對安全區只有6年的支配權。


第七次戰役(1579–1580)
        1579年孔代興兵奪取La Fère城,有引起戰事,在王儲安茹公爵斡旋下,簽訂 Treaty of Felix.  但條約在安茹公爵死後立即失效。 國王亨利三世無子,依規定當由支持新教的納瓦爾的亨利來繼承王位,但遭到吉斯公爵亨利杯葛,加上西班牙舊教出錢出力壓迫法國新教。亨利三世只好限制納瓦爾的亨利之繼承權。


第八次戰役(1584–1593)
        1585年開始,法國國內開始了“三亨利之戰”。分別是國王亨利三世、吉斯公爵亨利、​​波旁家族的(納瓦爾國王)亨利。 1585年,吉斯公爵亨利取得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的支持,在南特重組天主教同盟,巴黎、里昂、波爾多、馬賽、狄戎等城市紛紛歸附。同時,法王亨利三世又撤銷了兩次和解的詔書。新教徒只得在納瓦拉國王亨利旗幟下應戰,並得到英國和德意志新教諸侯的支持。

        1587年10月20日,新教軍隊在庫特拉擊敗天主教同盟軍。但吉斯兄弟不久也重創新教軍隊。 1588年5月,天主教同盟控制下的巴黎迎接剛擊敗德國新教徒的吉斯公爵入城,氣燄囂張功高震主,國王亨利逃出巴黎,並在盧昂簽署聯盟詔書,滿足了天主教派的一切要求。同年12月,國王設計引誘吉斯公爵亨利到羅亞爾的布羅瓦堡,近衛軍立刻暗殺了第三代吉斯公爵兄弟。  巴黎聞訊發生暴亂,並成立以第四代吉斯公爵為首的新政權。

 

       受到新舊教派壓力的法國國王亨利三世選擇與"妹夫"納瓦爾國王亨利結盟。 1589年8月1日,亨利三世被狂熱的教士暗殺,納瓦爾國王亨利成為法王亨利四世。舊派不願承認,內戰繼續開打。亨利四世連續軍事上的勝利,但無法攻入巴黎。因為法國90%以上的人口信仰天主教,亨利四世於1593年7月25日在聖德尼大教堂改信天主教。六天之後,新舊教達成休戰三個月協議。 1594年3月22日,亨利四世進入巴黎,受到隆重歡迎。此後四年,各地紛紛歸附,亨利四世還擊退了法國的西班牙軍隊。


      1598年,亨利四世頒布南特詔書,最終結束了這場持續了三十多年的戰爭宣布天主教為國教,雨格諾教徒在法國全境有信仰新教的自由,在擔任公職方面享有同天主教徒同等的權利。 5月,西班牙同法國議和。宗教戰爭自此結束。


      宗教戰爭的結束,使法國王權得到振興。戰爭期間,巴黎和外省的高等法院經常抵制王命,各地貴族擁有徵稅、募兵特權。內戰結束後,亨利四世在首相蘇利的協助下進行了全面整頓和改革,使工商業和農業迅速繁榮起來,國庫充盈。亨利死後,路易十三的首相紅衣主教黎塞留徹底剷除了貴族的獨立勢力,建立了以王權為核心的地方管理體系,實現了中央對地方較為嚴格的控制。


       “南特詔書”雖然只保留了新教的一些權利,但它是第一個歐洲基督教國家實行宗教寬容政策。教皇克雷芒八世曾譴責“南特詔書",只因它給予個人"信仰自由",可見“南特詔書”對於解放當時人類思想,打破天主教壟斷信仰有重大影響。

 

2. 四方神殿

nEO_IMG_IMG_5932.jpg

nEO_IMG_IMG_5929.jpg 

        尼姆另一個不可錯過的景點,就是四方神殿(La Maison Carree)。它跟雅典衛城神廟 雷同,卻是目前羅馬神殿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個(感謝法國很少地震天災?)  它是西元一世紀時羅馬人的神殿,融合了希臘柯林斯列柱頭與羅馬神殿之形式。白色大理石,三角屋頂,共有十五級階梯。長方形基座,寬 15.5 公尺,深 26.4 公尺,高 17 公尺,正面六根、側面有十一根柯林斯柱頭裝飾的廊柱。

 

 3. 羅馬競技場

 nEO_IMG_IMG_5914.jpg

        古羅馬競技場是尼姆的主要羅馬古蹟之一。公元前121年,尼姆城是羅馬帝國的殖民地,繁華興盛,便興建了競技場,至今保存十分完整。競技場建於西元1世紀,開初用作競技場,現為多重用途。它高21公尺、長131公尺,南北100公尺,擁有2400個座位,從外面可看到頂端的60道拱門。公元5世紀時還曾被西哥德人當成軍事要塞。競技場頂層可眺望整個尼姆市,視野極佳。 競技場旁邊是自由廣場,與尼姆火車站遙遙相對。

     19世紀後半葉起,尼姆就開始舉辦奔牛節了。通常先在尼姆的街道上遊行,最後走向城中的競技場。尼姆舉辦的奔牛活動比起西班牙潘普洛納相對安全得多。據報導,在尼姆看奔牛,牛角會先用布纏裹,公牛奔跑的區域也事先用柵欄圍住,人們是在牛群後奔跑,而不是跑在牛前面。

 

       我們來時是晚上,沒有任何活動,可惜。

nEO_IMG_IMG_5912.jpg

 

【住宿】

    Novotel Atria Nimes Centre, 5 Blvd. de Prague Esplanade 30000 Nimes.

    nEO_IMG_IMG_5881nEO_IMG_IMG_5882

nEO_IMG_IMG_5884nEO_IMG_IMG_5887

  標準設備,中規中矩。

 

【烏賊哥有話說】

      尼姆可以參觀的景點,古蹟的完整性都比亞爾好。事實上,本城至少還有考古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神殿、噴泉公園、鬥牛博物館、當代藝術博物館、老城博物館、幾個大教堂,以及現代建築可以觀賞。來這邊就吃個晚餐睡個覺然後離開,這樣安排實在太可惜了,

 

       幸好我們自己跑了很多地方,不至於空手而歸。

 

 REturn sign   (回到法國旅遊目錄)

arrow
arrow

    烏賊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