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行程: 卡里耶博物館-皮耶羅迪咖啡廳-考古博物館-塔克辛360度餐廳
Kariye Musesi - Pierre Loti Cafe - Archaeological Museum -Taksim Meydani
下午飯後,先前往卡里耶博物館。 地圖上"黃金角" 應該是"金角灣"之誤植。
圖: 街道上很多小販,向駕駛人兜售物品,不知道會不會被罰"妨礙交通"?
圖: 油價貴,好多這種 Mini-van
圖: 又見到 阿塔圖爾克路上的 水道橋
圖: 街景--- 體育用品店。注意到街上,有些婦女有戴頭巾,有些則無。
圖: 選舉到了 --- 凍蒜啊! "紅黨"!
圖: 街上兜售淡菜的小販;只是就用個報紙隔開,未免有點...
看到淡菜,想起以前在美國,常去超市買一網袋淡菜,才3美元左右,天冷時加在罐頭馬鈴薯濃湯裡面,煮成一鍋 Clam Chawder (蛤蜊巧達濃湯),闔家(同一公寓室友啦)愛喝,經濟實惠!
圖: 不知是何種裝扮?
圖: 卡里耶博物館入口
卡里耶博物館(Kariye Muzesi),位於新舊市區交界處,舊城牆邊,原名為柯拉修道院教堂(Church of Chora Monastery)。建於5世紀,在鄂圖曼帝國時代也被改成清真寺所幸,黃金馬賽克鑲嵌畫以及濕壁畫,都只被塗上灰泥,並未被打掉、敲掉。然而時間久遠,加上混著灰泥,難免部分殘破不全,所以在20世紀中葉被發現後,曾加以修補,使今天色澤依然美麗。
教堂一進門,就會陸續耶穌基督與聖母的一生: 天使報佳音、耶穌誕生於馬槽、耶穌基督行神跡、耶穌賜福、聖母的生與死,以及各個聖徒使者,共50多幅。 教堂雖然不大,但到處都是很講究的各種顏色擁有對稱岩脈的大理石石材,反映出這個教堂當初"很有能耐",當然,基督教文物的保存,也使他成為重要的拜占庭帝國遺跡,
古代人識字的不多,只要來教堂,看著這些濕壁畫以及馬賽克,聽神職人員的解說,等於讀完一本圖畫聖經。 因此,販夫走卒並不需要人人識字,也不需要人有一本聖經,"只要有centralized 版本",可見"雲端"的概念,古代早已有之? (kidding)
宗教跟美術,我都是外行,所以在此也很難任意"注疏",留給讀者自行欣賞吧。
圖: 從花園(背後)看卡里耶博物館建築
圖: 請自行欣賞
圖: 別看領隊的腿! 不對稱! 這裡對稱的是大理石!
圖: 從蘇菲亞教堂首創以來,對稱大理石裝飾受到時人喜愛
圖: 小販,賣啥?
圖: 貓與瓷磚藝術品店 (忘了去買一個去當紀念品,盤子花紋挺有回教風味)
圖: 古城牆遺跡
車子繼續向北走,目標是風景視野極佳的的 "Pierre Loti Cafe" 。 其實,Pierre Loti 是法國小說家 Julien Viaud的筆名。 當年他常來這裡俯瞰金角灣、Eyüp清真寺、以及整個他深愛的城市--伊斯坦堡。 這個坐落在山坡墓園上的露天咖啡廳,因為受到"皮耶羅堤"而逐漸知名。
當然,我們來這裡的目的,就是要純粹喝咖啡---道地的土耳其咖啡煮,同時純粹看風景--- 金角灣以及伊斯坦堡的景色。
然而,今天我跟老婆另有自己的行程盤算。才剛打消跟團友林總去搭直升機遊伊斯坦堡的念頭(Well, 上午天候不甚佳,怕浪費錢!) 一會兒,還要脫隊去參觀"考古博物館",所以這個Cafe 就只能"純粹"走馬看花了。
圖: 其實覽車直可的上山,應該比開車方便( 我們是巴士上山,覽車下山)
圖: 選舉期間,又是"凍蒜"!
圖: 車停在大路上,我們走上去
圖: 咦,棉花糖
圖: 鳥瞰金角灣方向 以及 Halic 大橋
圖: 另外一個方向
圖: 纜車,注意右邊"白點",那是 ... ?
圖: 咖啡店右側山腰其實是這個啦 ......嗯...
圖: 手語時間? 林: "一"會兒烏雲就散去了(可以搭直升機了)... 吳: "二"百五十歐元 才飛15分鐘,太貴了!
圖: 搭纜車下山 後接計程車,趕赴考古博物館 (就在聖蘇菲亞教堂旁邊)
比較不方便的是,自動纜車賣票機上面都是土耳其文,不知如何正確操作。 抓了一個當地人請他幫忙,發現他也不太會英文,幸好比手畫腳看得懂! 換了2個代幣,也不確定如何使用? 投進去? 還是拿給票務員? 還是感應 ... 還好,會說英文的票務員趕來告訴我們如何操作, 跟台灣優遊卡一樣(原來代幣內建 RFID晶片),放到RFID Server 上即可感應過關。
攔了一部Taxi , 發現他更慘! 完全不會英文,只得指地圖位置給他看,期盼他能及時趕到。 沒想到塞車塞了好久(沿著海邊走),最後竟停在賽馬場方尖碑的另外一頭。所以腳傷的老婆,以及感冒的我,只好再走十幾分鐘,連滾帶爬趕在5點以前到達。
還好! 夏天開放時間較長(平常只到17:00 夏天開放到19:00)。 租了兩部解說機來聽。
考古博物館網址 http://www.istanbularkeoloji.gov.tr/main_page
考古博物館內珍藏主要是小亞細亞的文化遺產。
小亞細亞是東西文明融合點,西台人、腓尼基人、希臘人、羅馬人、波斯人、突厥等人都曾主宰此地,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阿拉伯半島和愛琴海東岸的文物精華,來此可窺其堂奧。 簡單地比喻,不來這裡,好像到台灣遊覽,到了台北市卻不到故宮一樣,怪! 全館收藏80多萬件文物,是世界五大考古博物館之一哦。 考古博物館據說是十九世紀一位牧羊人在現今敘利亞境內古名Sidon(今名Saida)的皇家陵墓掘井時發現許多座石棺,當時鄂圖曼皇家博物館館長立刻前往Sidon,運回這批考古發現,並建立此考古博物館。
考古博物館展示區按照建築物及樓層分為三個部份: 主館1樓為舊館,展示古石棺,2、3樓為新館,展示伊斯坦堡、安納托利亞及臨近地區出土之古物
另外二棟獨立的建築,磁器博物館 以及 古代東方博物館,分別展示【鄂圖曼的磁器】以及【美索不達米亞以及安納托利亞】的珍藏。
我們因未來去匆忙,只能挑選主館以及老婆有興趣的古代東方博物館參觀。
【以下考古博物館】 【警告! PG-13 內有兒童不宜圖片】
圖: 考古博物館簡圖
我們先參觀古代東方博物館 【警告! PG-13 內有兒童不宜圖片】
圖: 古代東方博物館文物出土地點【美索不達米亞以及安納托利亞】 (圖上小紅點)
圖: 巴比倫日晷 (sun dial),在"前伊斯蘭時期之阿拉伯半島區"拍攝。中間插上一根柱子,陰影會落到12塊區域 (白天12等份)
【埃及部分】
圖: 依照上圖之相對位置辨識 例如,左上1號 是棺木 右下2號是木乃伊 中間3號罐(內藏防腐處理內臟)等等
圖: 近看木乃伊
圖: 埃及墓碑
圖: 貓是埃及法老的守護神,放隻陪葬貓木偶/陶偶(? 看起來好像是)很正常吧?
【南美索不達米亞】
圖: 南美索不達米亞區的 文物
【北美索不達米亞區】
圖: 巴比倫城牆浮雕
記得去年去德國時,在柏林貝佳蒙博物館看到許多中東的文物,好像最好的都被掠奪了?
請參看我的德國遊記 Day3 柏林 ...
圖: 模擬遺址
【蘇美文明】 <註: 蘇美人在亞述及巴比倫之前,約公元3000年前>
蘇美人是歷史上兩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中下游,現今伊拉克一帶)早期的定居民族,他們灌溉耕作,發明楔形文字,製作最早的啤酒、化妝品。
圖: 給新任國王的"庫存清單", 蘇美人 約公元2000年前
圖: 黏土燒成的磚 刻著蘇美國王的印信 約公元2100年前
圖: 黑色石頭上記載著蘇美國王獻廟給神 約公元2050年前
圖: 蘇美爾的軍隊主要由步兵組成。輕步兵的武器是斧、匕首和矛。
圖: 出土石碑 ,蘇美士兵持斧頭,穿皮裙
【亞述區】
蘇美之後是巴比倫王國,之後維亞述所滅。
亞述帝國位於兩河流域北部,底格里斯河中游一帶,在今伊拉克北部,首都尼尼微。西元前第九世紀到西元前第七世紀,亞述人統一了整個古代近東,671B.C.又攻佔埃及首都孟菲斯。到西元前七世紀末,被迦勒底─米提聯軍摧毀。
亞述人以殘忍和勇猛著稱,首都尼尼微有來自全世界的戰利品,包括幾千塊泥版的圖書館。其雕刻以浮雕為主,主題經常是留鬍子的戰士、一矛穿心的獅子、成排的俘虜,恰恰是好戰鬥狠的民族的寫照。
圖: 火箭隊的哈登莫非前世是亞述人(似乎都留著大鬍子)?
圖: 從古城牆上的挖下來的浮雕版
圖: 亞述國王玄武岩雕像
【巴比倫區】
有古巴比倫(亡於西台帝國)與新巴比倫(亡於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國)。
古巴比倫約在西元前1900年左右,最著名的就是漢摩拉比法典。
新巴比倫約在西元前700年左右,最著名的當屬"空中花園"囉!
圖: 巴比倫石灰岩浮雕,約公元前800年。上面銘文道: 總督在任凡13年, 建Gabarri -Ibni 城市,開鑿運河,在很多城市廣種棗椰棕櫚,並發展 Suhi 城農業 ...
圖: Cuneiform 楔形文字的演進。 (還記得楔形文字是誰發明的嗎? 是蘇...)
圖: 新巴比倫使用的器皿 (約 500-700 BC)
圖: 新巴比倫城門上的浮雕
【西臺區】
西臺人和先前的閃族人國家不同種族,是來自中亞的印歐系遊牧民族,發源於小亞細亞北部,最早使用鐵器,用戰車征服很多國家
圖: 石灰岩雕塑的獅身人面像 來自埃及(但屬於西台文物),約13世紀 BC
圖: 鐵器 (or 銅器 ?)
圖: 9世紀BC 西臺晚期文物,刻在玄武岩上的浮雕
圖: 這塊黏土板是全世界最早的和約 (Treaty of Kadesh),署名是西臺帝國和埃及國王,於公元前2629年
圖: 8世紀 BC, 西臺晚期 石灰岩浮雕 國王 Warpalas 向掌管植物與暴風雨的神 Tarhunza 禱告
圖: 8世紀 BC, 西臺晚期玄武岩浮雕 --- about 樂師---
圖: 西臺宮廷門口石獅
記得地陪Abdu 說過: 西台文物現今大部分保存在安卡拉附近,來這裡能看到一部份,也很開心!
中場休息,上個洗手間(在別的建築裡),順便四處逛逛
圖: 旁邊有個雕像庭園,裡面都是雕像,只是Quality 沒那麼好,任頻風吹日曬
休息畢,來到主館
下面這幾張,可是聖索菲亞大教堂旁邊方尖碑浮雕的真品哦! 我們在賽馬場看到的只是複製品!
圖: 方尖碑的真品(央求管理員特許下,才能拍照 --- 跟他說我們千里迢迢來看這玩意兒 等等...隨機應變吧!)
圖: 這個才是最早和平條約的真品 (古代東方博物館那個是複製品) (也是經過"特許",嗯 "默許"啦!)
圖: 另外有一個比 Treaty of Kadesh 晚約50年的一個和約,寫於青銅之上
圖: 古錢幣
還有很多更"高檔的" 在一個特區裡展示,但可惜都不給拍照!
【石棺區】 ... Sarcophagus 石棺這個希臘字是在以弗所學的 ...
圖: Tabnit 石棺(Tabnit Sarcophagus)是西元前6世紀的古物,黑色的閃長石製成。據碑文所述,原是是埃及大將軍的石棺,豈料約25年後,被 Sidon 地方的國王 Tabnit 拿來 "reuse" 環保再利用! 旁邊那座白色的,則是希臘式的婦人石棺 ...
圖: Sidon 西頓 的 Tabnit 國王 之木乃伊 (怎麼了? 租期到了沒繳錢 被搬了出來?)
註: Sidon (西頓) 與 Tyre (推羅) 是著名的古代腓尼基人城市,聖經上的迦南地,約在今日黎巴嫩地中海邊,西頓在推羅北邊約35公里。 黎巴嫩東邊與敘利亞邊界的山區出產優質杉木柏樹,腓尼基人用來造船,加上擅經商,一度控制地中海貿易富甲一方。在西元前8世紀時,推羅人的一支在今日北非突尼西亞建立迦太基王國。 至於腓尼基老巢則先後被巴比倫、埃及、羅馬、土耳其、阿拉伯等等國家攻佔、統治。
圖: 相傳是亞歷山大大帝石棺(Alexander Sarcophagus),石棺上雕刻了亞歷山大大帝擊敗波斯的戰爭 (Issus 戰役,公元前333年)。在石棺這面的雕刻,可以清楚地辨識,最左邊(馬前腿抬起)的就是亞歷山大,正準備以長矛刺向波斯軍隊。
亞歷山大大帝當年病死於伊朗,遺體由其將領運至亞歷山卓埋葬,他的石棺怎麼會在敘利亞境內出土呢? 很多人質疑。 不過,姑且先信之吧!
圖: 清楚近照--- 正中間是亞歷山大部將 Hephaestion 騎在戰馬上,以短劍(斷了?)攻擊波斯士兵。
圖: 哦,我是偷看旁邊這張"漫畫書"的解釋的啦(in English)
圖: SARCOPHAGUS OF THE CRYING WOMEN 哀傷女子石棺
圖: 哀傷女子石棺(Sarcophagus of Mourning Women)另一面
柱型石棺("Sarcophagi with Columns") 是以神殿造型而非石墓做為"最終去處"的設計, 石棺做成希臘ionic式神殿造型。其上雕刻有18名表情哀傷姿態各異的女子,分別站在柱子之間,考古博物館舊館本身的立面(facade)就是仿造這座石棺神殿造型。
根據博物館的官方網站說法: 跟亞歷山大石棺一樣,除了遺骸以及一個銅扣環之外,其餘都被盜墓一空。石棺原本有藍及紅色彩色。本石棺顯示了希臘雕塑受到東方的影響--- 剔頭(? 原文: shaved heads)、赤足、衣衫襤褸(? 有嗎?)、悲傷表情以及舉手投足,都活像是猶太社區的特徵。 一般認為這是Sidon 國王 Straton的石棺 (374-358 BC),他生前過著相當"性福快樂"的生活方式。因此,這18個哀傷女人代表的是死者的妻妾們或是後宮(seraglio),而不是平常的哭泣中東女人。
圖: 哀傷女子石棺(Sarcophagus of Mourning Women) 近看。納悶的是,只看到赤足,沒看到 "shaved heads" 以及 "ragged clothes"啊?)
圖: Sarcophagus of Mourning Women 放在一進門顯眼之處,可見其重要(鎮館之棺?)
圖: 這款造型不太一樣的叫做 Lycia 呂西亞石棺,來自費提耶地區。特徵是棺蓋特別高。有獅身人面像及半人馬雕刻。
總之,石棺產品"種類繁多", "款式新穎",再寫下去就變成"型錄"了 ... I shall stop here!
圖: 還有很多很多 ... "族繁不及備載"啦
【石碑區】
圖: 看了一下說明,上面不外就是寫些 " ...好人英年早逝 ... 珍重再見...一路好走 等等"
【馬賽克區】 到了這裡,廣播已經在放 "土耳其晚安曲了",只得亂搶拍一通 ...
圖: 羅馬時期的馬賽克地板
【希臘羅馬時期雕塑】
圖: BES 貝斯像: 有5個臉孔的羅馬雕像,取材自埃及神話中的矮腿神,是婦女分娩以及家庭的保護神。
圖: 羅馬哈德良皇帝吧?
圖: Baebia 雕像 (?)
圖: 別看這隻獅子笨笨的... 據說這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Mausoleum 陵墓的殘餘雕像!!! 更完整的都在大英帝國博物館。英國人、德國人壞壞! 專偷人家寶物!
圖: 這是磁磚博物館,今天沒空看了
圖: 古代東方博物館的入口
參觀完畢,準備去塔克辛廣場360度餐廳 與團友會合吃晚餐、飲酒 ...
咦,見鬼了! 這2個"阿飄"聽到"喝酒" 也拿起杯子來慶祝了? 好啦! 要走啦! 別跟來喔!
註: 根據一些出土文獻,以及聯經出版社"歷史六瓶裝"一書 (湯姆、斯丹迪奇著,吳平等人譯) 蘇美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記載有關啤酒的事蹟。蘇美人神廟發出的的工資條中有"某某人應領取啤酒及麵包數量"記載,表示啤酒麵包被當作神廟(或其他公共建設)支付工具,甚至納稅收據中也有代表"啤酒"的相關符號。但上面石板上兩個"人",應該是西台時期後期的。
好啦,吃飯去!
費了點功夫,搭地面電車,想接另外一條路線後,再走路去目的地。無奈碰到電車拋錨,因為有人衣服被車門夾住,一按暫停鈕後電車再也動不了,工程人員搞了15分鐘,才又動了。到了轉接站,想找個人問另外一條線的Terminal 在哪裡,搞了半天,找了個看起來像是大學生的來問,英文還是不通。 只好再搭計程車。不料還是被停在離目的地很遠的地方,沿途步路線走了15分鐘,一路問人(專挑警察、學生、白領問)才找到。
圖: 塔克辛廣場徒步區街景
啊! 晚上終於有海鮮吃了。另外,大家一起叫了三瓶紅酒(見鬼了! 吃海鮮怎麼不喝白酒呢?)。 覺得今天晚餐吃起來很幸福。
圖: Prawn 明蝦
圖: 烤章魚 yami yami
圖: 火炬表演 --- 胡市長又要擔心了?
圖: 360度拍夜景,沒有腳架
之後,當然就回家睡覺囉! 傷病在身,就不逞強去拍夜景了。 Good Nigh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