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行程: 伊斯坦堡-地下宮殿-海峽遊輪-午餐
Terebatan Sarnici - Bosphrous Strait Ferry Cruises
圖: 地下宮殿位置圖
天陰陰的... 咦? 這是那裡? 怎麼有海鷗呢? 沒錯! 是海邊!
如圖,我們早上是經過舊城區南邊繞半圈到達地下宮殿(入口就在聖索菲亞教堂西南邊)
圖: 經過舊城區南岸的碼頭以及 魚市場 (車陣中勉強取景)
這裡出產那些魚? 嘿,應該有人好奇吧? 至少我是! 據我們用肉眼觀看,市場裡遠遠可辨識的有比目魚 (Flounder) 或 歐洲鰈魚(Turbot) 、鰹魚(Bonito)或是小隻鮪魚(Tuna)。 比較小隻的看不出種類來。
根據愛蓮說,加拉達橋上很多人在釣 海鱸 (Sea Bass) (照片攤販最上面較瘦長沒那麼厚的的那幾隻可能就是海鱸)、黑鯛(Black Sea Bream) (前幾天我們在餐廳吃的)。當然,比較低價的小魚,如鯖魚(Mackerel) 以及鯷魚 (Anchovy) 是書上提到這裡盛產的。 看著看著...害我開始想吃海鮮了...
圖: 好貴的油: 95一公升約台幣80元。難怪路上小黃都是1.6公升的! 路上放眼望去迷你休旅車也盛行!
看到 "DUR" 的紅色牌子嗎? 如果自己開車(自由行),別望文生義,以為是"Through"就給他開過去! 那是 STOP 標誌! (留意六角形紅底白字 全球一般都是禁止標誌)
圖: 慘! 路標都是土文,還好土國國父凱莫爾將文字拉丁化,否則我們連看都沒法看! 嗯...我們應該是向右走!
圖: 來到聖蘇菲亞教堂西南邊的地下宮殿,買票等著進入... 趁這時間,我來講古一下
地下宮殿 (Basilica Cistern;土:Yerebatan Sarayı),Cistern是指"地下蓄水池",原址本是一座Basilica,後改建為地下蓄水池。書上說這裡由君士坦丁大帝開始建造的,一直到六世紀為止。地下宮殿佔地 70 x 140 公尺,高8公尺,容量約為10萬噸 (超過二千一百萬加崙),共有 336 根大理石柱,共12列,以承受上方建築物的壓力。
地下宮殿石柱除了一些來自羅馬帝國舊建築,很多都是君士坦丁大帝所攻佔的建築物上搬來的,所以有花崗石、大理石等材質,多立克式以及柯林斯式柱頭。 伊斯坦堡像這樣的地下蓄水池有百座之多,這是最大的一座。 水源來自20公里外,一路全靠精密的水平量測,以地心引力原理用水道橋引來(就是我們一路在阿塔圖爾克大道上看到好幾次的水道橋),蓄水給Topkapi 皇宮等處使用。 水道橋的水仙再5個露天的淨化池沉澱後,再引入君士坦丁堡地下數千個蓄水池。
為什麼羅馬人這麼重視地下蓄水池? 又為什麼後來鄂圖曼土耳其人統治後,地下蓄水池漸漸荒廢了呢? 原因有二: 其一,東羅馬帝國後期,人口眾多的君士坦丁城常常被圍困,需要有足夠的水來支撐至少3個月。而鄂圖曼時期軍力強大,並不太害怕被攻擊,所以不甚重視地下蓄水池。 其二,信奉回教的土耳其人認為不流動的水是污穢不潔的,因此,並不使用近乎滯流的蓄水池。
圖: 經52階梯向下走,左手邊是紀念品店 Sourvenir store
圖: 共12排柱子。看到沒? 有些是兩節兜起來的"雙截棍"! 柱頭大部分是柯林斯式,少數多立克式
圖: 淚柱,柱身上有樹紋及孔雀翎眼狀紋。可能來自羅馬帝國 beyazit 地區的一處論壇。 據說是為了紀念施工中死亡的數百名奴隸,可能嗎? 這麼體恤奴隸? 有點存疑。
圖: 當然,最著名的就是壓在柱底的梅杜莎 (Medusa) 雕像,有倒放的、也有橫放的,就是沒看到正放的。關於她的傳說也不少,請自行參看相關資料。
為何梅杜莎雕像出現於此? 有兩種說法。一是地下宮殿本來就使用大量"二手建材",這裡純粹是借梅杜莎的項上人頭來墊高長短不一的支柱,才能支撐地面的建築。 二是支持基督教最力的皇帝查士丁尼刻意要讓梅杜莎頭上腳下淹在水裡,讓"多神信徒"看到,連"神明"都自身難保,焉能保人?
圖: 嘿,水中還有魚! 若有人下毒,也可以早期預警!
圖: 這裡看得更清楚! 各式各樣的石柱。 (另外,從各地古蹟可發現,幾乎所有的拱門廊柱,都需要鐵條補強力道。)
事實上,伊斯坦堡像這樣的地下蓄水池還很多,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家裡下方就是古代蓄水池。為了保護下面古蹟,上方建築物施工時必須考慮應力問題,避免對下方造成太大壓力。
以History HD台介紹之舊城區南邊Nakkas 地方一個面積達兩岸平方英呎的地毯店為例,下方就是大型地下蓄水池。因此建築時工法特別,大量使用鋼骨結構,減少混凝土之重量,同時,只有部分重量壓在地下蓄水池結構上,以分散應力。 (圖為History HD台 "地下城市"節目影片之片段)。 為此,建築物多花了50%的建築費用。
圖: 出了地下宮殿,咦,這裝扮不是猶太人嗎?
圖: 車向北走,準備去搭遊輪。碰到Topkapi皇宮角角的 Alay Köşkü (英文翻譯成 Procession Kiosk)。
Alay Köşkü 是幹嘛的呢? 查了半天,最可能的答案是: 蘇丹會在假日以及軍事勝利的日子,坐在這裡欣賞商人以及軍隊遊行(Procession)。因此,翻成"遊行觀賞亭"吧?
圖: 巴士經過伊斯坦堡火車站 (Istanbul Gar )。
當年(1883/10/4起) 開通的 Orient Express 東方快車,其中一個著名的路線就是從巴黎火車站東站 (Gare de l'Est),經威尼斯,到達伊斯坦堡,本站是這條路線的終點。因為土耳其被西方人視為"近東",所以這條鐵路的"豪華快車"就叫東方快車 (也有一條吉隆坡直達曼谷的,叫亞洲東方快車。)
圖: 到達港邊
圖: 忘了這艘是不是我們搭的 ...
圖: (花女)學姊顯得很興奮? 想念看海的日子?
船啟程出發了...
圖: 剛才經過路線
圖: 博斯普魯斯遊輪路線
圖: 回頭望去,看到碼頭方向兩座清真寺 (左) "Rustem Pasa" Cami (右) "Elhac Timurtas" Cami <註: Cami 是土文清真寺>
圖: Kuleli 軍校 ("Kuleli" Military School)
圖: Dolmabahce 朵瑪巴切清真寺
圖: Dolmabahce 朵瑪巴切皇宮
圖: "Siragan Sarayi" 很高檔的大飯店
圖: 按地圖查證 ( "Beşiktaş Kabataş" Erkek Lisesi) 這麼漂亮的建築物,竟然是一所男子高中,太帥了吧!?
一開始有點狐疑,不過看他插了國旗,至少確定是公家建築。
圖: Ortakoy 清真寺,緊鄰博斯普魯斯大橋。Ortakoy 本來是個小漁村,伊斯坦堡人常來逛魚市,吃海鮮(口水直流啦! 我們最後一餐也會來此),清真寺是地標
圖: Ortakoy 清真寺近照
圖: 蘇丹的夏宮 Beylerbeyi Sarayi
【海峽中的豪宅】
圖: 真漂亮的房子... 看那時候全球經濟大蕭條,再來問價錢吧!
圖: 擁有私人遊艇碼頭的別墅豪宅
圖: 夏宮旁的漂亮房子
圖: 博斯普魯斯大橋 (全世界第一座連接歐亞的橋。長1074公尺, 建於 1973年)
圖: 燈塔
【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的船隻】
圖: 大郵輪跟補給船
圖: 小型軍艦
圖: Cargo Ship
圖: 海峽旁邊漂亮的鐘樓 + 別隻遊輪
圖: 這艘船桅很高,難道還張帆不成?
圖: 孤舟一釣翁 (一根釣) --- 看到那條細細的釣線嗎?
圖: 海中的Kiz Kulesi燈塔, 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尾端,快開始接近伊斯坦堡了
圖: 從海上向舊城區看去: 看到藍色清真寺 與 聖蘇菲亞教堂, 我們此刻在其東北角
中午,在海峽旁邊(在剛剛遊輪碼頭稍北)一家餐廳用餐
圖: 中餐~~~ 在風光明媚之處用餐,心情總是很棒!
圖: 牆上掛著畢卡索畫作複製品
(本日待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