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行程-伊斯坦堡-後宮-藍色清真寺-古跑馬場-大市集-加拉達塔餐廳
Istanbul-Harem- Sultan Ahmet Camii- Hippodrome- Kapali Cars- Galata Tower
下午首先參觀後宮
圖: 大白天闖後宮? 先把地圖研究一下吧?
後宮(HAREM) 大約可以容納600人(500女眷,加上服侍宦官 Eunuch) 居住的地方。除了女眷,男性只有蘇丹,皇子以及宦官(後期大部份是黑人)可以進出後宮。為何找黑人當宦官呢? 嘿,蘇丹怕戴綠帽可是,古代沒有DNA鑑定,用膚色豈不又快又精準?
每到新蘇丹上任,宦官就到處搜羅女人,鄂圖曼帝國後宮來源很多,有女俘、女囚犯,甚至還會到奴隸市場挑選(據說首選是高加索地區金髮碧眼的高挑女子)。進入後宮後,大部份先任最低階的宮女,之後就各憑美貌以及誘惑本事了,有些資質較佳的會被挑選服事蘇丹起居,就有被臨幸的機會。宮女被寵幸懷孕,若能生個男嬰,將可升任"愛妃"。其中會選出4位成為正式妻子,因此誰先得子,並成為帝國繼承人,母親將來就跟著成為太后,掌管整著後宮。 因此,後宮裡面陰謀暗算,多少遊魄冤魂,可想而知。八字輕的,最好別亂闖哦!
圖: 飯後,走到後宮途中又經過謁見廳
圖: Tower of Justice (正義塔 還是 議政塔 ? 有點混淆!)
圖: 從議政廳走小門,就可進入後宮(蘇丹下班relax 的快速通道?)
圖: 喂,兩位是來應徵宦官的嗎? <XD! 先不要閹! 徵才廣告上不是講得很清楚嗎? 限黑人! 叫曬黑一點再來! >
圖: 對嘛,至少要像這麼黑才合格!
圖: 最外圍【宦官庭院】,也是通往後宮的走道,兩旁是黑人宦官和管家房間
告示牌提到本外圍區有"王子學校"以及"宦官長房間",只是不知道是哪間。
其實據比較專業的書提到,一開始白人當宦官的還不少,也很得勢,後來不知名原因,幾乎都變成黑人宦官。有些宦官長的地位頗重要(劉瑾? 魏忠賢? 小李子? ...)
圖: 依照說明,到目前為止,都還是外圍的宦官僕役起居區 (但是不懂--宦官要這麼大鏡子幹嘛? 黑麻麻沒點燈根本看不見自己嘛!)
圖: 告示牌寫著 "Main entrance of the Harem" 這裡是後宮主要入口(進去是蘇丹妻妃妾王子等之住所)
圖: 以上地位低的宮女住的地方
接下來是才是正宮太后住所,她可是統管整個後宮的哦!
圖: 太后(Queen Mother 土: Valide Sultan Taşlığı’)寢宮。另外還有一個皇后(Chief Sonsort 土: Baş Haseki)寢宮,在此沒展示。
圖: 太后庭院,太后散心之處。
圖: Imperial Gate
以下叫做 "噴泉廳"
圖: 噴泉廳。王子、妃子在此等候進入帝王廳之處 (或稱為前廳)
以下 蘇丹Murad III 的房間
圖: 蘇丹 Sultan Murad III 房間
以下蘇丹 Ahmed I 房間
圖: 蘇丹 Ahmed I 房間
圖: 連屋外洗手台都是大理石的
圖: 工作人員在維修整理
圖: 蘇丹寵妃的房間以及庭院。一旦懷孕生男丁,可以升格為妃子 (Ikbal)
土耳其後宮制度,大致粗分如下:
odalisque 宮女 (最基層)
concubine (皇帝臨幸過),若能懷孕,一舉升下男嬰,可升任Ikbal
Ikbal (寵妃、愛妃、貴妃),數目無限制
Kadın (妻子) 蘇丹共有四個正室,有房有奴有宦官
Valide Sultan (Queen Mother) 太后,新蘇丹即位,其母親成為Valide , 掌管所有後宮事務
註: 關於後宮階級制度,網路上有很多版本,我想中國歷代同一朝代或不同朝代都有很多不同分法,本就不足為奇,抓其大要,可也!
(皇貴妃、常在、答應、昭儀、昭容、婕妤、 ... 太多了 搞也搞不清楚!)
圖: Golden Road (黃金路)
蘇丹往來後宮、帝王之門、及寢宮之通道。
太后庭院、皇后庭院、王子宿舍、以及蘇丹寢宮都跟黃金路相通。 牆壁是白色,相傳是逢年過節時蘇丹會在此扔金幣給妃子們,故此之謂也!
走出Harem
圖: 來到謁見廳。門口有個洗手台,水一直開著,防止竊聽!
圖: 謁見廳內的展示
圖: 謁見廳
圖: 皇上宣小朋友覲見~~~~~~~~~
謁見廳往東邊走,會碰到寶物收藏室以及服飾展示室
圖: 服飾展示室的皇家衣飾 (寶物室不能拍照! 可惜! 內有86克拉鑽石 以及 赫赫有名的托普卡匹匕首 Topkapi Dagger)
圖: 庭園感覺真舒服!
圖: 栗子好吃嗎?
圖: 回眸聖蘇菲亞教堂
這張翻拍自History HD 節目, 從藍色清真寺寺頂遠眺蘇菲亞教堂
圖: 賣吹泡泡的回教婦女。
接著前往藍色清真寺。
剛剛造訪的皇宮是鄂圖曼土耳其人建造的,那麼,君士坦丁時代的皇宮又在哪裡呢? 答案就是一會兒我們要經過的藍色清真寺、蘇丹公園一帶的地下。
如圖,青色方塊部分為君士坦汀大皇宮遺址。
君士坦丁堡不幸在13世紀所謂第四次十字軍東征(法國及威尼斯人應教皇號召征討埃及以及奪回耶路薩冷)時,遇到同為"基督徒"的軍隊燒殺搶奪擄掠姦淫,大皇宮被劫掠一空甚至部份遭縱火焚燒。後繼的拉丁帝國雖然繼續使用大皇宮,但缺錢維護,末代皇帝鮑德溫二世甚至拆皇宮屋頂賣錢。鄂圖曼帝國佔領此城時,大皇宮已不堪使用(因此在北邊自行興建土耳其人的皇宮)。1912年早期本區的一場大火,使大皇宮遺跡,一些當年的牢房、墓穴、廊柱等紛紛暴露出來,於是土耳其政府開始進行發掘。直至目前,大皇宮舊址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已被發掘 (次下圖為皇宮走廊地面馬賽克遺跡)。
(以上取材來自History HD Channel 地下城市 節目 )
大皇宮遺跡
石材敘述著歷史。綠色部分為4世紀君士坦丁時期之原始興建石材。青藍色為5-6世紀流行厚度約6公分的薄磚與"混凝土",應該是後續施工。最後是鄂圖曼時期,橘黃色的近代磚,將此拱門給封死。歷史台形容得好: 1700年的歷史,就在此交疊,三個帝國都利用了同樣空間。
回到主題,藍色清真寺本名叫做蘇丹阿何麥特清真寺 (Sultan Ahmet Camii),因內部藍綠色的Iznit磁磚,故被稱為藍色清真寺(Blue Mosque),西元1609年開始建造,歷時7年完工。阿何麥特一世(Ahmed Ⅰ,1603-1617在位)時決定興建一座能與聖蘇菲亞清真寺(即聖蘇菲亞大教堂)抗衡的清真寺,下令建造史上唯一的六座喚拜樓。藍色清真寺就位於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正對面,圓頂內部有260扇窗,光從四面打入,照映在藍綠色釉磚上,搭配紅、金兩色牆壁,顯得熠熠生輝。圓頂直徑27.5公尺,高43公尺,由四根直徑5公尺的巨柱支撐,光聳壯麗,見證著鄂圖曼帝國全盛的年代。
依慣例蘇丹都從戰利品來負擔建築費用,但阿何麥特一世在位時並沒有贏取戰爭勝利,甚至大敗於波斯,不得不從國庫調用資金。因為與聖蘇菲亞清真寺位置相對稱,藍色清真寺不可避免地參照了鄰近的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拜占庭特色,並加入傳統的伊斯蘭建築元素,被視為鄂圖曼建築古典時期的最後一個大型清真寺建築。
圖: 迴廊及內部庭院。中間的淨手池已經不用,改在寺外走廊。
圖: 穹頂 domes 以及 semi-domes
圖: 清真寺內部的地板及欄柱上都砌上Iznit手工陶瓷磚。
磚瓦有超過五十種鬱金香款式,但只在較高處才使用花朵草木磁磚。因財政困難,後期所使用的磚瓦品質欠佳。磚瓦經過多年已經褪色,釉料模糊不清。
清真寺圖飾都是幾何圖案,沒有人像,因為按照教義,模仿【真主創造的人類】,就是企圖成為真主...
圖: 地上鋪上地毯(反正都得脫鞋 )。 據說是伊索匹亞朝貢(神聖的綠色)以及信徒捐獻真絲作品。 照明的是很多吊掛的水晶(玻璃?)容器油燈。
當地氈出現磨損後便會更換地毯,現在多為機器製品。不似一般地毯花紋是對稱的,專家說,藍色清真寺地毯主花紋都朝向麥加(我怎麼看不出來啊?)
圖: 注意圓拱處使用鐵條補強結構,強化支撐
圖: 超過二百個設計精細的有色彩繪玻璃窗戶採納天然光線,現今則以吊燈輔助照明
圖: 有趣的畫面: 打手機向上帝禱告
藍色清真寺除了阿拉伯書法藝術(藍底金字阿拉伯文),和掛在柱身的黑底金字阿拉,看不到其他裝飾,更加顯得肅穆崇敬。
每一個清真寺,都有政府指派的教長,負責帶領星期五的禮拜活動。
圖: 叫拜樓(Minaret)成鉛筆狀。清真寺四個角落的叫拜樓各有3層走廊陽台,前庭的另外兩座叫拜樓則只有兩個走廊陽台。
圖: 同樣包頭巾,但是這裡的婦女就明顯時髦、新潮
如同其他城市,身為東羅馬首都當然也有馬車競技場,在拜占庭君士坦丁大帝時擴建,長500公尺,寬117公尺,呈U字型,可容3萬觀眾。後來競技場(現在的蘇丹阿何密特廣場上)陸續有四件紀念碑或建築物被豎立於此,分別為:
(1) 公元326年,君士坦丁大帝從希臘Delphi 的阿波羅神廟,將公元前479年打造的"擊敗波斯人紀念青銅碑"運回
(2) 公元350年,拜占庭皇帝 Theodosius 將公元前15世紀建造的方尖碑從埃及神廟搬回此 (Egyptian Obelisk)
(3) 公元940年,君士坦丁7世紀念其祖父,建造君士坦丁紀念碑(Constantine's Column),高32公尺。
(4) 公元1898年,德皇威廉二世贈送一座拜占庭式的噴泉亭,稱為德意志噴泉
注意的是,鄂圖曼土耳其時期,此處競技場被改為貴族娛樂的賽馬場,上述1-3座碑原封不動。
從藍色清真寺寺頂可以綜覽古跑馬場範圍: 從最東北邊的綠色德意志噴泉開始,到最西南角的蘇丹阿密科技高中(Sultanahmit Teknik Lisesi)為止 (翻拍自History HD 節目)
History HD 的古跑馬場示意模擬畫面。
方尖碑等等紀念標誌,都是樹立在跑馬場的分隔島上。
圖: 跪在地上的這些人,據國外旅遊網站說明是"大使"們
圖: 下方底座浮雕呈現的是馬車賽事,上方基座雕的事皇室正在欣賞賽事。
圖: 高20米的方尖碑 。紀念碑上層底座的大理石浮雕刻的是賽事進行中的Theodosius及皇子們
圖: 賽馬場Hippodrome 的蛇狀青銅碑
高5公尺,青銅製,西賴人擊敗波斯軍隊後用波斯士兵的盾牌熔解製成,君士坦丁大帝將此碑由希臘移至伊斯坦堡。
君士坦丁大帝紀念碑剛好在維修。
圖: 德意志噴泉(Alman Cesmesi ): 德皇威廉二世(就是出兵加入八國聯軍攻打中國那位)紀念噴泉
贈給土耳其蘇丹,八根花崗岩柱,內部穹頂是金色的圓頂,顯得金碧輝煌!
圖: 離開,前往大市集
離開這裡後,才悄悄告訴您:
古跑馬場以前也是市民抗議政府的地方,曾經有次在查士丁尼時期,發生大屠殺,三萬名民眾(well, 有人叫"叛軍")集體在此被殺,就地掩埋。小弟5兩8錢重,還好!
圖: 入口
圖: 觀光客不少
圖: 很容易迷路哦
圖: 感冒,無精打采
晚上到加拉塔樓吃晚飯,看表演
圖: 附近建築物,挺古典的!
圖: 加拉塔樓
圖: 哇! 絕佳的視野!
圖: 屋頂拍的風景
圖: 舞台
圖: Raki, 俗稱"獅子奶"的 葡萄、大茴香釀造的"拉克酒",酒精45%,加水對半喝, 遇水變白。
口感像是加了水的白酒,嗯,八角的味道太重...不過,新鮮好玩嘛! 地陪愛蓮一直不讓我喝,還強力阻止,說感冒不能飲酒。話是沒錯,既然來了土耳其,不試個幾口? 何況又不是酗酒... 不喝完也沒關係,體驗嘛!
圖: 寸土寸金的餐廳,座位"利用率"挺高的
圖: 晚餐
趁秀還沒開演,再探頂樓 (不給帶腳架! why?)
圖: 水果冰淇淋
圖: 肚皮舞者,很賣力演出,但是總覺得比較像脫衣舞或鋼管舞之類的,怪怪地!
圖: 民俗特技雜耍,先來個"自殘"
圖: 找了一個來自巴西的帥哥觀眾,熱情配合犧牲演出 ... Well, 遊戲心理學裡邊,有一種"看到別人痛苦的快樂" ... 哈哈哈...
圖: 沒看到迴旋舞,倒聽到"迴旋歌"! 這位老兄的"高山青"就那5、6句詞,繞來繞去... 騙很大! 不是"迴旋歌"是啥?
圖: 為了桌上那面國旗,大家都豁出去了
圖: 台灣雙姝精彩演出,令全場印象深刻
圖: 加拉達塔夜景,很美!
圖: 伊斯坦堡新城區夜景,也不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