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教堂: 聖母院
洗滌革命鮮血、撫平傷痛的聖心堂、鐘樓怪人藏身聖母院、希臘羅馬神殿般的瑪德蓮教堂(自選行程)...
在巴黎我們參觀了三座教堂,分別代表不同時代意義、不同建築風格、與不同歷史故事:
聖心堂: 普法戰爭(1870年)之後興建,1914年完工,是仿拜占庭風格
聖母院: 卡佩王朝路易七世開始興建 (1163-1330),哥德式建築
瑪德蓮教堂: 拿破崙一世期間 (1804-1814)興建,仿希臘羅馬神殿
巴黎教堂 其二
聖母教堂(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天主教教堂,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德式建築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德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 它位於市中心、塞納河中小島西堤島的東側南岸,開口面對西方。而在聖母院門口外的聖母院廣場中,有個原點(Point Zéro)紀念標誌,是法國丈量全國各地里程時所使用的起測點,
"Notre Dame"等同 西班牙文"nuestro dama"或英文"our lady",指的正是耶穌的母親聖母瑪利亞。 現今聖母院原址上本來有一座用來祭祀羅馬與高盧神祇的神殿,後來基督教年代改建為聖史蒂芬教堂。1160年時,巴黎主教昴熙斯·德·蘇利(Maurice de Sully)發起教堂的重建計畫,並於1163年時埋下基石,開始興建。13世紀相繼完成南北塔主體,但是後續一路經過了幾百年,聖母院仍然一直處於零星施工未完成的狀態,直到19世紀為止。
聖母院之所以有名,當然與歷史事件有關聯。路易九世在這裡舉行加冕典禮,從此巴黎聖母院在法國政治上擁有重要地位。接著亨利六世、拿破崙都在此加冕在此加冕,教廷在此為聖女貞德召開平反訴訟會、法國大革命期間,遭到褻瀆與破壞、近代的戴高樂將軍、密特朗總統都與本教堂有些淵源。當然啦,法國文學家維克多·雨果所著,於1831年初版的小說"鐘樓怪人",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音樂劇,就是以聖母院當作背景。
聖母院為一哥德式建築,相信讀者都已經很熟悉"哥德式建築"(尖拱、尖塔、筋骨穹窿、拱筋、飛扶壁、玫瑰花窗、彩繪玻璃等等),這裡就不再贅述。這座教堂最經典、最令人讚嘆的就是正面(西面)拱門上的浮雕了。
西正面 (west façade)
我在部落格(西班牙遊記等)多處提過,哥德式教堂的"正門",一定是坐東朝西的。所以,西正門一定是最重要的門面。
聖母院長130公尺,樓高69公尺,基座到尖塔高90公尺,由四根垂直樑柱頂著,高聳入天。
整個正面的設計概念,Le Corbusier解釋過: “pure creation of the spirit”-類似中國人天圓地方的道理-,"圓",無邊無際無始無終,代表神的世界。而"方"為被創造的世界,是有限空間,代表人的世界。方圓之間的橫楣則象徵天地交界。
如上圖,橫楣上方是天上,正中央圓形玫瑰窗中,左右兩位天使圍繞著抱子聖母,花窗又像是她們頭上的光環。在更遠的右邊和左邊,有亞當和夏娃的雕像,提醒我們的原罪。橫樑下面是方形世界的人間,在國王廊台共有28座猶太國王雕像,代表上帝以及瑪利亞、耶穌的凡間子民。但是法國人隨後都將之引申為法國歷代國王的象徵,以至於在法國大革命時期,遭受到攻擊與"肢解"。
四根垂直樑上的神龕,分別為最左邊聖史蒂芬,最右邊聖丹尼斯。中左中右,則據說是來自寓言人物,分別代表"教堂"以及"猶太教堂"。
聖母院正面有三座門:中間最後審判門。面向它左邊(北)為聖母門,右邊(南)為聖安娜門。
分別詳述於下。
最後審判門
上圖展示馬太福音中所描述的"最後的審判"
四週繞著共有六圈小雕塑,盡是表達天堂地獄等的浮雕(嗯,比佛教的18層地獄要簡化些? kidding)
最後審判門兩邊站立各六位,總共十二位耶穌基督的門徒(請參看上上一張圖,不再另外放大了)。
兩側垂直樑神龕,據說是寓言人物,分別代表(左)"教堂"以及(右)"猶太教堂"。中間部份共分三層:
最底層: 死者紛紛從他們的墳墓甦醒、起身,準備接受審判。
中間層: 天使長米歇爾正根據這些死者過去在人世間的紀錄(監聽嗎?),以及他們對上帝對耶穌對人們的愛,決定他們的靈魂去處。
被挑選中的就移到左側可以上天堂(基督的右手邊),被譴責唾棄的則移往右 邊,被一隻魔鬼牽往地獄去。
最上層: 基督坐在莊嚴榮耀的寶座上,正展示雙手、身側傷口,提醒我們,他來到世上,通過他的釘死十字架上拯救人類。
旁邊的兩個天使,左邊的拿著長矛和釘,右邊的持十字架本身。通過手勢,耶穌要求人們相信神,
讓我們知道透過他以及在這裡看到正在為人們工作的所有的聖徒們,尤其是瑪利亞(右)和施洗約翰(左),凡事都是可能的!
聖安娜門
上圖為聖安娜門,一般都認為聖安娜是聖母瑪利亞的母親,也就是耶穌的外祖母
正中間浮雕共有三層:
最底層: Joachim and Anne (耶穌外祖父母)結婚與生活,另一邊是Mary and Joseph(耶穌凡間母親與名義上的父親)的婚禮。婚禮就在猶太Canopy舉行,不禁想起"屋頂上的提琴手"這部猶太人背景老電影的婚禮場景以及 "Sunrise, sunset..."
中間層: 都是一些耶穌誕生的場景,如馬廄產子、大希律王(King Herod)、天使報佳音等等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
最上層在一個棚下一位母親(瑪利亞)抱著兒子,坐在寶座上,戴著皇冠手持權杖。懷中的兒子,坐在她的腿上手裡拿著天上律法的書,當然就是耶穌囉。在寶座兩邊,還有被認為是巴黎的主教聖日耳曼( Saint Germain) 或是 蘇利 (Sully),以及一個法國國王可能是Childebert 或是路德維希七世,但眾說紛紜無法確定,另外還有兩位天使隨伺左右。
右手邊神龕中的聖者正是聖丹尼斯 Saint Dennis。 左手邊這位,據說是某寓言,代表"猶太教堂"(Synagogue) 。門楣下方還有一些浮雕,但既然沒入鏡,就不提了。
聖母門
上圖,根據教會的傳統描繪了"圓寂"升天的瑪利亞,她被加冕尊為天上的女王。
門正上方雕塑一樣有三層:
最底層左右各坐著三位舊約國王(右)與三位先知(左),手上拿著"護符"(?)象徵耶穌已經完成神的應許。
正上方中間層,瑪利亞臨終時,耶穌和十二門徒圍繞在侧。有兩個天使在她頭和腳拉起壽衣將她扶起,準備帶她到天堂。
最上一層,瑪利亞在天堂,和耶穌一起坐在寶座。天使跪在兩旁服伺,她被加冕為天上女王,耶穌祝福她,並遞上她的權杖。
聖母門下方兩側各站著四個人:
- 左側為君士坦丁皇帝(Emperor Constantine)、一個天使,聖丹尼斯(Saint Denis)抱著他的頭,以及另一位天使,
- 中間矗立抱子的聖母瑪利亞,
- 右邊(抱歉未入鏡頭)分別為聖施洗約翰(Saint John the Baptist)、聖史蒂芬(Saint Stephen)、聖吉納維夫(Saint Genevieve)、以及教皇聖西爾維斯特(Pope Saint Sylvester)
註: 聖丹尼斯,聖吉納維夫以及聖馬塞爾(Saint Marcel)是巴黎的守護神。其中,聖丹尼斯就是蒙馬特山丘名稱由來(殉道被高盧人斬首的主教)。
(補充)
"台大通識課程藝術講座"指出,哥德式雕刻與羅馬式雕刻比較已有顯著不同,崇尚逼真!
尤其是衣服皺褶,羅馬式雕刻只是簡單地以線條形式刻畫。聖母院西正門上的浮雕,長袍皺摺都有自己的線條,自然而然地下垂,臉孔容貌也更逼真接近真人,不像羅馬雕像,臉上似乎帶著面具。推測當時雕刻家已經開始改以真人模特兒來做雕塑(不再如羅馬式以人像畫為臨摹對象)。 我不是美學專家,只是轉述,各位自己體會吧。
下: 教堂北面
上圖: 北面景觀 以及 Cloister 門
上圖: 教堂東面
上圖: 西南面
上左: 十字架(注意,上面有耶穌基督的是天主教) 上右: 唱詩班旁邊的漂亮彩繪玻璃
上圖: 詩班後方有個大管風琴,神職人員正在進行儀式
教堂內部
上圖: 南北各有一座漂亮的大圓形玫瑰彩繪玻璃,底下是耶穌基督及十二門徒的故事
其他內部光景
聖母院附近
在西堤島東端靠近聖路易島,有一條橋叫做 Pont de l'Archeveche,跟藝術橋一樣也是一條"情人橋"
上圖: 遠看Pont de l'Archeveche
上圖: 下一條橋確認是 Pont de la Tournelle (橋頭很容易辨認),因此目前所站的橋是Pont de l'Archeveche 無誤。
上圖: 不論美醜、不管老少,只要兩把鎖緊扣在橋上,就拴住妳們的心,包管你如膠似漆,"不離不棄"...
(到附近擺攤賣鎖吧?)
據說,橋上的鎖每隔一陣就會剪掉...
情人橋上密密麻麻的鎖緊緊扣在一起... 只是,不知道有多少早已勞燕分飛?
島上有名的冰淇淋,都說是世界第一,總是大排長龍... 我們也不能免俗...
難得捕捉到橋上親密的鏡頭,比冰淇淋還好吃 ... 嗯... 老婆退休後可以去應徵狗仔隊攝影師,不愁吃穿...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