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路克索神廟照片
卡納克神廟是阿蒙神的家,是宗教信仰中心,而路克索神廟呢,早就轉變成政治中心了(雖然還在年年販賣阿蒙神藥),有點像英國的西敏寺吧? 底比斯崛起後,新上任法老都得到此供奉,同時每年重覆上演 Opet 節,讓阿蒙一家神從卡納克移駕路克索神廟,沿途百姓可以參與見證遊行,有點像微軟每年給你軟體更新授權一樣,年復一年提醒百姓法老的王權來自阿蒙神授予,不可褻瀆...
路克索神廟的主體,從至聖所、多柱廳、大庭院、第三塔門、一直到列柱長廊都是 Amenhotep III 所蓋。 之後,好大喜功的 拉美西斯二世 向外加蓋了第二塔門、前庭院、第一塔門,同時在庭院以及第一塔門外建了很多自己巨大雕像,加上門外的方尖碑來歌功頌德。 這2位法老就是本神廟建造之主力。後來拉美西斯四世、圖坦卡門、亞歷山大甚至羅馬皇帝雖都略有著墨,然規模皆小巫見大巫。
路克索神廟之 Layout 。 不像其他東西向中軸線神廟,路克索與眾不同的北北東- 南南西中軸線, 似乎一開始就定位為卡納克神廟的搭檔,注定太陽神都是從北邊獅身人面大道過來???
這張 layout 的聖所部份較詳細,過了8柱廳後,有好多小'隔間'。
路上先看到太陽船的複製品。 有趣的是,對比在卡納克看到太陽船的船頭掛的是羊頭 (就是阿蒙神 ),這裡卻是人頭,不知何解?
左下角放大,獅身人面大道靠近路克索這頭也是人頭,不是羊頭!!!
別人網站的照片: 幾年前獅身人面大道靠近路克索這端 也都是人頭
這是 @Millmore 網站上顯示的路克索神廟還原圖。與下方實際照片對比之差異 1. 方尖碑只剩1支 2. 塔門上拉美西斯二世的豐功偉績(如右邊卡疊石戰役)幾乎都看不清了 3. 最左邊法老雕像原為左腳在前之站姿,似乎換了一尊,石頭顏色也不大一樣 4. 旗幟不見了
光看這幅圖,您不覺得路克索政治味遠大於宗教味嗎? 沒發現國王法老的氛圍強過神明嗎?
遠眺第一塔門,六尊拉美西斯二世雕像,中間二尊坐著,在還原圖其他四尊站在戰車上威懾東西南北四方 (注意雕像站姿,告訴我們當時該法老還活著),而真實照片,最左邊的那尊(注意石頭顏色還不太一樣)卻為Osiris 姿勢(雙手胸前交叉,雙腳併攏)? 原來不只我困惑,當初雕像"復原"時也曾引起大量爭辯,詳見下文: https://english.ahram.org.eg/News/330442.aspx
反正就目前這種擺法,我去專業網站問了,說Osiris 姿勢在這邊呢是表達永恆、保護,這是用來表達"法老神化"之意,也就是說,拉美西斯二世不只是個功業彪炳的法老,他已經接近永恆的神了,OK嗎? 至於一對方尖碑如今只剩其一,另一支在巴黎協和廣場。塔門上有溝痕與方形切口,是插旗桿時用來固定的。 (這張照片使用AI 消去觀眾之功能)
方尖碑底座上有四隻狒狒,手舞足蹈地迎接又一天太陽升起... 大家都學阿里口音 "霏霏" "菲菲"... 聽起來這兇猛動物還變得頗親切可愛的...
塔門上的壁雕幾乎都看不清了,只知道它是陰刻,符合拉美西斯二世的一貫工法
塔門門口右手邊的坐姿法老... 這石頭看顏色還有當地地質,應該是閃長岩一類的,非常堅硬,以當時有限工具,雕琢很不容易呢! 所以用陰刻而非浮雕也是合情合理!
坐姿拉美西斯二世側面有許多陰刻雕刻: 上面椅側刻的是上下埃及統一,蓮花代表上埃及,莎紙草代表下埃及,綁在一起就是統一。下面礎石雕的則為 "city name ring" 就是好大喜功的拉美西斯二世征服的城市排排站之意 ...
方尖碑上的雕刻字有點小,我們弄個特寫... 順便練習一下如何解讀...
象形文的名字有很多種,先看我標示 紅框 部份: '一隻蚊子跟一株草' 告訴我們下方顯示 王冠名 ,藍色圈圈比對後確實是 拉美西斯二世; 黑色部份也是王冠名,但是是他的"別名",如果要找他的出生名,就要先去找到 '一隻鴨子跟一個太陽' 提示圖案。
下面法老的象形文名字,來自 Pharoahs.se 網站 。
上圖: 拉美西斯二世(各種)正常名字
上圖: 拉美西斯二世王冠名的別名
越過塔門,一跨進第一庭院,就看到左手邊一間清真寺"高掛天上"。 原來路克索神廟被砂土埋了千年,後來興建的清真寺門檻位置大約就是砂石掩埋的高度...
.
這小廟一看就知道是給阿蒙家三口歇腳用的"神龕廟",說是 Thutmose III 蓋的
第一中庭(拉美西斯二世庭院)四週都有列柱,到處都是法老向阿蒙神獻供的雕刻,只是很多都看不清楚了,如王名框。
不擔心! 同樣獻供畫面會一直出現,像這裡前柱左下角就看得出來是拉美二世,正在供俸阿蒙呢。
第一中庭柱間有11尊拉美西斯巨幅站立雕像,大多是花崗岩造的。夜間來訪時,威風凜凜,不寒而慄...
也有尊黑色閃長岩的拉美二坐姿雕像。 據說有些雕像原本是屬於其他庭院圖坦卡門 或是 Amenhotep III 的,都被篡改成拉美二...
雕像側面呈現的是 拉美西斯二世擊敗 亞述人(今敘利亞),戰俘被串成一排烤串。
據說這兩小無猜是 吐痰卡門跟他的王后 Ankhesenpaaten
這誰我就不知了... 沒頭沒臉的 ... 右邊那兩位應該是阿矇和穆特 ...
接下來進入 Amenhotep III 的 colonnade 列柱廊,是由兩排開花莎紙草柱頭立柱組成。
都說牆壁雕刻很精彩,不外獻供或是Opet節慶典的相關事情... 只是都不太清晰
這些壁雕我看得清楚的只有堆疊的盤子盆子,好像在辦外燴、搞慶祝
再往前來到 Amenhotep III 庭院。 要不是後來拉美西斯二世加蓋了前面看到那些,這裡應當是原本第一中庭。屬於peristyle 格局,四周都是含苞莎紙草柱頭的列柱。記得在別處說過,希臘字源 peri- 是環繞、四週的意思, -style 是 column, peristyle 就是列柱迴廊(大廳)。
接下來會碰到 Amenhotep III 的 Hypostyle Hall (多柱大廳)。也是由含苞莎紙草柱頭的雄偉立柱組成。石材看起來像是石灰岩。這裡規模小,就(不像卡納克)沒有天窗設計了...
穿過 Hypostyle Hall, 進入一小空間,應該是我地圖上 八柱廳位置,只是現在完全沒原先柱子了;只見羅馬皇帝在這裡立了2根羅馬柱,中間挖了個羅馬神龕,神龕內是4位羅馬皇帝,沒錯! 正式那位推動四帝制的戴奧里先皇帝。
牆上角落多出很多羅馬時代的人物...
從羅馬神龕下方狗洞進入, 來到一間有四根柱子的空間...
大多一些獻供品的陳腔濫調,就稀哩乎魯懶得解讀了...
埃及的天氣,才二月天,只要進入室內就覺得好悶熱,瞧汗流浹背、一臉狼狽像...
這整塊區域是原先圍牆以及早期的神廟被後來統治者拆下來,包括羅馬時期... 相信以後會有人加以重新整理...
接著,來到本地圖上標示為 Hall of Theogamy '神婚廳' 其他網站叫做 Room of Divine Birth 的地方, theo- 是神祗,-gamy 是婚姻 (例,polygamy 一夫多妻),就是跟神"結婚"的地方。 誰跟神結婚???
這是 Amenhotep III 蓋的, 可以猜出,就是要把自己論述成 Amun 兒子的地方,Got it?
在一大堆獻模糊看不懂的雕刻中,我發現這幅很特別: 阿矇神跪坐,對面坐一位女性,阿矇一手摸女性的手,一手摸她的臉;女性坐望看阿矇,左手托起阿矇右手來觸摸自己的臉... 看了那麼多嚴肅的政治版埃及神話雕刻,這應該我見過第一幅社會版的"閨房之樂"、"A片"之類的... ( 呵,希望不是我解讀錯誤!!! )
From SailingStone Travel. => 在該網站找到一張清晰照及相關文章,翻譯後如下 "... 畫面顯示阿矇與Amenhotep III 的母親 穆特莫伊婭 對坐交織在一起。在他們『人與人的連結』期間,他們受到了Selkit 和 Neith女神的'守護'。後來,穆特莫亞懷孕了,伊西斯女神將嬰兒 Amenhotep III 獻給了阿矇 ..."
什麼緣由要掰故事讓法老老爹當個烏龜王八、紅白帽不夠再加個綠帽? 更犧牲一下他母親的名節,夠狠的 ... 只因為 Amenhotep III 的母親只是個庶人平民,這對他的統治基礎非常不利,所以啊,委屈犧牲一下,只要能相信 Amenhotep III 是阿懵神的兒子,一切都值了,不是嗎???
裡面呢,據說斯斯有三種: 荷魯斯、歐西里斯、伊西斯 加上哈索爾 也輪流來幫 Amenhotep III 站台背書... 神廟內不都是這類把戲???
看夠了吧? 神廟的目的不就是這樣嗎? 昭告天下朕即神子、天子!!
回頭看 Hypostyle Hall... 有空的話,牆的外側好像也有雕刻 ...
裡面還有好多隔間...
至聖所
法老供獻了好多食物...
這回又獻了啥? 一杓湯? 還是烤肉?
還是上下埃及統一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