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3784.JPG nEO_IMG_IMG_5725.jpgnEO_IMG_IMG_5596.jpg

呂貝弘山區  

【歷史地理】

      亞維濃地理位置位在上下普羅旺斯中間。從亞維濃一路向東,就進入呂貝弘山區 (Massif du Luberon),其地理位置位於普羅旺斯省西部。此山區約60公里X5公里長寬,處阿爾卑斯山外圍,地層多為沉積岩。 一路走來,經過的地方包括索格島、冷泉村、塞農克修道院、葛德山莊等。

 

      索格島(L'Isle-sur-la-Sorgue)在索格河中游,雖稱為島,其實它只是被索格河穿過的陸地罷了(除非過去索格河曾經是現在十倍寬?)  除了清澈河水、漉漉水車、優雅野鴨外,這裡有個號稱普羅旺斯地區最大的市集喔(別忘了今天是星期天,嘿嘿!)  每年8月中,還會有場歐洲最大的古董、古玩市集呢 !   其實,我並不太喜歡人太多的觀光景點,尤其大家都愛來湊熱鬧人擠人的地方,反而是冷僻、古樸的鄉下,往往帶給我較深刻的感受。不過,市集倒是個例外,因為它"很有效率地"一次反映出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 不論在食物、在日用品、在手工藝、在人情味各方面。只見市場內有各種攤位,果蔬、熟食海鮮飯、麵包、甜點、肉醬調味料、衣飾、香料香包、花卉、手工藝品等等。如果口袋裡有幾個錢,誰看了不心動呢? 

 

        沿索格河往最上游走就來到沃克呂茲冷泉村 (Fontaine-de-Vaucluse) 。 沃克呂茲省的名稱就是來自這個冷泉 -  Vallis Clausa - 是拉丁文"Closed Valley"的意思,可見其有如中國的桃源村一般隱密幽靜,有些大陸人把它形容為法國版的「九寨溝」呢,其實味道不太像。 走到最源頭看到不怎麼起眼的水源,別小看它,它可是法國最大、世界第五大的泉水呢!  這一路從亞維濃走來此地,有人看到了清澈河水、有人看到幽靜山村、有人看到水車野鴨,但對我而言,索格河讓我看到的彷彿是中世紀法國王朝的興衰史

 

        山區多隱士。要問我德國最美的修道院在那裡,我一定回答: 國王湖邊的 Bartholomew修道院。 那法國最美的修道院呢?  就有不少人認為是塞農克修道院(Abbey de Senanque)。每到薰衣草季節,修道院前總是人滿為患,就為了一睹修道院前院那一晆紫色薰衣草海。薰衣草固然美麗,但當你將這棟老實笨拙的羅馬式建築和它滄桑的興建史連結,應該不會只看到花而已。


       葛德山莊 (Gordes)是所謂鳩巢村古城,乃依山而建成,曾被評為全法十大最美小村莊。建築物主要都是由鵝卵石、石塊堆疊膠合建成,仍能看到其具有防禦功能。在這保有大量的中世紀建築遺蹟的古城散步,細細品味古往今來,想像電影情節、歷史畫面。
 

 

       (如果再往東邊,另有個著名的紅色山城胡西壅 (Roussillon),因盛產赭土,所以整個山城外觀看來呈赭紅色。紅色的房舍搭配色彩鮮豔的小窗,號稱普羅旺斯最美麗的小城,但這次不在我們的行程中。)

【景點】

1. 索格島 (L'Isle-sur-la-Sorgue)

 

        索格河誕生於沃克呂茲省冷泉村,河流在索格島這裡一分為二,之後又繼續繁衍成好幾條支河,從這裡到亞維濃之間的沖積平原,全都是索格河家族的天下(流域)。 這些索格河的子嗣繼續向西走,有的合併有的又繼續分流,就這麼分分合合,直到亞維濃附近,最終多被隆河給吞併消滅。  唸過法國史的朋友,難道不覺得這像極了墨洛溫、卡洛林王朝嗎?

   nEO_IMG_IMG_5575.jpg nEO_IMG_IMG_5576.jpg

    瞧這隨手拍攝的不知名建築物、 路邊野花,難怪大家都說法國鄉下就是一種天生的美

    IMG_3745.JPG IMG_3747.JPG

   包裹郵件原來是如此設計,地底還另有乾坤!  

   學過軟體工程"物件導向"的朋友一定印象很深刻:  一個龐大軟體,地面就只一個統一的"介面",管理起來才會簡單又清爽!

IMG_3749.JPG nEO_IMG_IMG_5570.jpg

nEO_IMG_IMG_5571.jpgnEO_IMG_IMG_5573.jpg

nEO_IMG_IMG_5574.jpg   

 沁涼的河水,舒適的環境,居民、遊客甚至野鴨生活在這裡一定都很愉快... 

IMG_3750.JPG

Melon de Cavaillon ,這是法國Cavaillon 地方(就在索格島南方大約10公里)的特產呢。

別看這瓜小,我試吃了一塊,哇,甜得緊!   味道嘛,很像哈密瓜,但是,相信我,比一般哈密瓜甜多了!   

 

但是不知為何,這個形狀一直讓我想起  醋栗莓 其酸無比的滋味 (大概在紐倫堡給吃怕了?)

IMG_3751.JPG nEO_IMG_IMG_5582.jpg

Asperge蘆筍蔥綠可口,Abricots杏子胖嘟嘟肥嫩嫩很像小嬰兒的屁屁...等等蔬菜水果,都是乾淨漂亮又無毒... 

讓我突然有種很想到農村一窺法國農人的鄉居生活的念頭...

nEO_IMG_IMG_5579.jpg nEO_IMG_IMG_5580.jpg

 農民自製肉醬、調味料,很大方地供大家試吃... 嚐了味道不錯,就捧場買了些! 

IMG_3752.JPG   nEO_IMG_IMG_5589.jpg

 沒想到這裡也有Paella (西班牙海鮮飯),道地嗎?

nEO_IMG_IMG_5587.jpg  nEO_IMG_IMG_5592.jpg

 為了回台灣還能留住普羅旺斯的味道,老婆買了些薰衣草香袋,我買了很多桌巾...

nEO_IMG_IMG_5590.jpg nEO_IMG_IMG_5588.jpg

nEO_IMG_IMG_5572.jpg

nEO_IMG_IMG_5595.jpg nEO_IMG_IMG_5596.jpg

  歐洲人使用顏色很大膽,而且怎麼看就是很協調、很順眼

  這市集真的很大,零瑯滿目,介紹不完啦...

 

  啊...嗯... 你累了嗎?

nEO_IMG_IMG_5584.jpg nEO_IMG_IMG_5585.jpg

 nEO_IMG_IMG_5593.jpg nEO_IMG_IMG_5591.jpg

 小朋友先喊累。有的打哈欠,有的睡著,有的準備發功要哭了...

 

 ... 巴士也要來加點油提提神

IMG_3753.JPG IMG_3754.JPG

 順便查訪民情田野調查一下...  嚇!  油價好貴啊!  98無鉛每公升約台幣67元,實在吃不消。 難怪到處都是小車當道。

 在國外,歐洲或美國幾乎都是自助加油,不知道台灣為何多半還是工讀生在幫忙加油?  習慣吧?

 

 IMG_3758.JPG IMG_3759.JPG

 注意到,縱使老房子,屋頂也加裝了天窗,多少能幫助採光節能減碳唄!

 走到這裡,(so far)好像還沒看到法國有房屋加裝鐵窗的。 衛星天線倒是很多。

 

2. 塞農克修道院(Abbey de Senanque)

 

      修道院建於12世紀,由一群主張生活簡樸、安貧樂道的本篤會弟兄所建立。

 

      修道院的風格樸實無華、簡潔對稱,羅馬式拱形的廊柱與弧形的穹窿及厚重的結構,可以感到莊嚴優雅的建築之美(不過話說回來,羅馬式建築就是太過厚重結實,所以通常採光差)。當初建築這座修道院時,從一開始的一間茅草屋起,篳路藍縷,之後教堂、宿舍、讀經樓(有暖手設備讓僧侶能寫字),一步一腳印胼手胝足戮力完成。一直到17世紀,才完成了食堂餐廳。所有的石頭都是一塊塊從外地搬來,石壁、石柱上的石材依稀還能看到當年工人鏤刻的記號。誰能料想,這麼個清修的地方,這麼刻苦的修士,先是在宗教戰爭時期,僧侶還遭異教徒殺害吊死,修道院被焚毀後又整修重建,後來憂遭逢瘟疫、大革命的連續打擊,一度修道院只剩下2個人苦撐,上個世紀初才逐間恢復了局面。

 

      這座修道院另一著名景觀自然是薰衣草了,修道院門庭前有一大片薰衣草田。每逢6-8月花開時,一片紫色花海與簡樸厚重的修道院相互襯托,譜出莊嚴低調的美景,不禁聯想起這些本篤派僧侶建立修道院的各種艱辛試煉。薰衣草是修道院的經濟作物,從前修士們養蜂販賣蜂蜜、釀酒相關產品維持基本收入,現在修道院內的紀念品商店仍在專門販賣薰衣草產品等物,修道院本身則並不對外開放參觀。

nEO_IMG_IMG_5716.jpg

 從馬路高處遠眺修道院。 樸實而無華。歐洲今年天冷薰衣草開花較晚,否則據說下面就是一片紫海。

 IMG_3849.JPG 

最典型的羅馬式建築

IMG_3852.JPG

厚牆、小門、小窗(羅馬式建築厚實,所以窗戶不能開太大)...  這樣屋內不會很暗嗎?  待太久會不會得憂鬱症啊?

nEO_IMG_IMG_5724.jpg

  薰衣草還不太茂盛。

nEO_IMG_IMG_5717.jpgnEO_IMG_IMG_5723.jpg

 細看薰衣草花... 還稀稀疏疏,不太茂盛。

nEO_IMG_IMG_5725.jpg 

  好啦,別再拍照啦 ... 現在就算抹它十瓶"落建"下去,一時也長不出更多紫色的花來...

nEO_IMG_IMG_5735.jpg

  旁邊小路 ---  不是要你看花,看那片石牆 ---   鵝卵石塗裹灰泥,十分原始粗糙,可窺見這裡生活條件差,修士生活多很清苦...

  所以,我們有正當的理由去紀念品店大肆採購啦!

nEO_IMG_IMG_5752.jpg     

   修道院門前小路

 

  還看不夠嗎? 去拜訪官網吧(法文) http://www.abbayedesenanque.com/

 

3.  沃克呂茲冷泉村 (Fontaine-de-Vaucluse)

 

     索格河 (Sorgue) 為這個小村帶來迷人的風景。來自懸崖壁下的地下水,表面看來平靜,卻可以推動水車旋轉,帶來動力支持了一些手工業。 15世紀以來,居民以手工造紙為生,現在他們販售地圖、燈罩、繪畫以及經營觀光事業過活。

 IMG_3770.JPG nEO_IMG_IMG_5601.jpg

nEO_IMG_IMG_5602.jpgnEO_IMG_IMG_5607.jpg

先映入眼簾的是以夯石或鵝卵石疊成的房屋,正是南法純樸鄉下的典型寫真。

 IMG_3775.JPG  IMG_3776.JPG 

接近市鎮廣場,有幾株梧桐,一尊砂岩立起來的柱碑,幾家小商店以及熙熙攘攘的遊客。

 

偶有幾部車輛來往,也顯得進退尷尬,都得繞著"小圓環"迴轉。

就是這麼一個600人的迷你小城。

 IMG_3780.JPG IMG_3791.JPG

 一灣流水,幾戶人家?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nEO_IMG_IMG_5603.jpg

  村子另一邊冷清街頭,老夫婦相互依偎著踽踽獨行。 還好這是盛夏,若是秋冬,這情景恐不免會讓我觸景生情感傷起自己的年邁父母來。

nEO_IMG_IMG_5606.jpg 

 說來也怪,冷清的街頭這一邊,怎麼連石雕也看起來斑駁蕭瑟無精打采啊?  物傷其類?

 遊客都去熱鬧地方了,誰會注意你啊? 石頭兄!

IMG_3784.JPG  nEO_IMG_IMG_5629.jpg

靠這水車提供動力及水源,長久以來村民將河水打上岸來,提供造紙、作畫、生活所需。

nEO_IMG_IMG_5608.jpgnEO_IMG_IMG_5628.jpg

  儘管河水不斷嗚嗚地訴說村落的一草一木, 紙張也細載著百年歷史因果興替,但遊客似乎還是只對玩水、吃冰淇淋有興趣些。

 

  人世間有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河流不也是嗎?

nEO_IMG_IMG_5666.jpg

  索格河啊,究竟來自何方?

  於是我們也跟著人群往河水源頭前進,探尋訪勝尋找它的出生地。

nEO_IMG_IMG_5632.jpg

 踏著石頭路,頂著大太陽,往小山丘方向跋涉。 

  nEO_IMG_IMG_5639.jpg nEO_IMG_IMG_5665.jpg

   太陽再毒,小朋友還是無憂無慮,專心地玩他的車子。狗狗呢,痛快地在樹蔭下乘涼。

nEO_IMG_IMG_5669.jpg nEO_IMG_IMG_5630.jpg

 沿路還是很多商店,賣紀念品的居多。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遊客基本需求還是一樣,村民也一樣要討生活。

nEO_IMG_IMG_5631.jpg

  咦? 這是在曬圍巾嗎?  只覺得顏色好鮮豔哦 (但卻很優雅)!

nEO_IMG_IMG_5638.jpg

  快了,就在前頭!

  中途,我們喝了點咖啡,提提神繼續前進...

nEO_IMG_IMG_5645.jpg

 探探冰涼的河水,大約10度C 上下吧,挺冰涼的。

nEO_IMG_IMG_5649.jpg nEO_IMG_IMG_5653.jpg

   餵餵河裡的鴨子

  接觸河水、生物,直接感受到索格河生命的存在 ...

nEO_IMG_IMG_5661.jpg

  這裡就是索格河生命的源頭了。

  看來水波不興的小水潭,呵呵,地下水便是從這裡終年源源不斷冒出來,一路成長茁壯向西流經索格島。"據說"深度可達300多公尺呢。

nEO_IMG_IMG_5672.jpg

 回到市集、廣場,準備到下一站囉。告別索格河。

 

4.  葛德山莊 (Gordes)

 

還沒到Gordes,先在對面高處遠觀。

這個小村落最高海拔600多公尺,人口2000多人。

IMG_3826.JPG

IMG_3829.JPG

美嗎?  見仁見智啦,但至少很特別有趣吧!

nEO_IMG_IMG_5689.jpgnEO_IMG_IMG_5699.jpg

山上岩床的石頭剖面顯示的是花崗岩之類的火成岩(瞧! 右圖地上那塊石頭),外部已被磨得光滑。

山下一路上房屋建材多是沉積岩類-石灰岩、砂岩等。猜測此山應該是岩盤的一部分,生成年代應該較為久遠,經風化侵蝕依然挺立。山下則到處覆蓋著阿爾卑斯山脈下來的沖積物(哈,以上我猜的)。

 

IMG_3830.JPG IMG_3834.JPG

開心景點...有人忙著照相

nEO_IMG_IMG_5712.jpg

  年輕有膽識的趁機在懸崖邊跳跳...

nEO_IMG_IMG_5701.jpg

 年老體衰的,就窩在一邊沉思冥想

 各有各的意境... 開心就好!

 

 進入Gordes山莊

 

 IMG_3854.JPG

IMG_3855.JPG

從前,這山莊石牆是有防禦功能的

 IMG_3863.JPG IMG_3865.JPG

IMG_3868.JPG

建築石材看起來像是石灰岩(抱歉無近照),都是就近取材

IMG_3869.JPG

山城面積不大,自然巷子也不寬... 不知道巷仔這頭能不能看見對面美女換衣服?

IMG_3871.JPG

這門面用的就是整理過較平整的石灰岩,大片、工整,但是孔隙多,且遇水、酸雨多少會被侵蝕。

 

記得以前在美國德州,那邊很多建物都以石灰岩當建材,很多石材上面還殘留有海洋生物化石呢,我們當寶,當地人早見怪不怪。

 

IMG_3872.JPG

這個舊房子讓我們可以很清楚看清屋瓦的構造: 半圓型交疊。

IMG_3876.JPG

nEO_IMG_IMG_5781.jpg

安娘喂~~ 若是深夜來參訪,你一定以為撞見阿飄了(如此慘白的臉)  ... 不是啦 ! 只是一個人體模型...

 

這也算藝術?  還是惡作劇?

IMG_3879.JPG

有的房子,直接和城牆等建物共用牆壁結構

IMG_3882.JPG

城很小,車位難找... 有的車也是到處亂停

nEO_IMG_IMG_5763.jpg

 塔樓 ... 有軍事功能 (瞭望、防禦)

IMG_3880.JPG IMG_3888.JPG

(左)郵局 以及 (右)黃色的郵務車

nEO_IMG_IMG_5766.jpgnEO_IMG_IMG_5767.jpg

nEO_IMG_IMG_5770.jpg  nEO_IMG_IMG_5778.jpg

 nEO_IMG_IMG_5785.jpgnEO_IMG_IMG_5795.jpg

 許多較不常見的用品: 燈泡、吊掛招牌等等,饒富古味

nEO_IMG_IMG_5768.jpg

 信仰,是居民生活的重心。很有趣的畫面:  城垛下一尊神像。

nEO_IMG_IMG_5771.jpgnEO_IMG_IMG_5775.jpg

  老婆最近攝影喜歡將人物遠遠入鏡。   左邊: 雞腳凍     右:路人甲乙  (顏色配得挺好)

 

nEO_IMG_IMG_5774.jpg

  己也來一下唄!

nEO_IMG_IMG_5777.jpgnEO_IMG_IMG_5793.jpg

nEO_IMG_IMG_5786.jpgnEO_IMG_IMG_5792.jpg

      有人將這山城形容得幾近"絕世之美",嗯,還不錯啦!   說她是"遺世獨立、與世無爭"嘛,怪怪的,明明建有城牆塔樓(表示有人來覬覦囉 )... 都有些太過。

 

         要我形容嘛...

        像是鄉下的美麗姑娘吧,雖不足以"遠慚西子,近愧王嬙",卻也在方圓百里遠近馳名、豔冠群芳。尤其那種不施粉脂、草裙布衣、樸實無華天然之美,不矯揉做作的真性情,與錦衣華服、艷光四射的京城美女相比,自是一種迥然不同風貌。  但法國鄉下,像這樣可愛小鎮應該很不少吧?  環肥燕瘦,各有其美麗之處。喜歡就好!  叫他"最美"、"第一"似乎有些太過。

nEO_IMG_IMG_5761.jpg

 忘了今天是星期天... 在城裡上下坡爬來爬去,繞了半天想找家雜貨店買瓶裝水...  哇!  都沒開店! 汗都流光了。

 

 突然間我的理智喚醒我:  這裡的生活機能...可能不太方便吧?  清幽是有代價的! Pros and Cons?

 

IMG_3886.JPG

      廣場上一個紀念碑與一次大戰法國士兵雕像,上面刻著"A la memoire des enfants de Gordes Morts pour la France 1914 - 1918"  (英譯: In memory of the children of Gordes died for France 1914 - 1918

 

        不太明白其中的典故,只知道Gordes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曾經是反抗德軍的基地,導致不少人被殺害。至於與一次大戰的關係? Désolé, je ne sais pas!  (莫宰羊啦!)

 

【文化】

南法鄉下建築

IMG_3820.JPG

IMG_3821.JPG

IMG_3822.JPG

呂貝弘山區路上看到的鄉下房子、石牆,是很典型南部的風味。

 

南法鄉民多就地取材,以附近能找到的任何砂岩、石灰岩、花崗岩塊破舊磚塊或河床的鵝卵石層層疊起,中間實以灰泥等物。 如果實在找不到石塊,就將黏土等泥塊夯實風乾後變成土磚(並未經過磚窯燒製,因為那樣貴很多) 代替。屋瓦則泰半是半圓形的疏導黏土磚上下正反交疊,南方屋頂很明顯不像北方那麼陡斜

 

IMG_3827.JPG

 

IMG_3828.JPG

nEO_IMG_IMG_5679.jpg

這種石牆 ... 還真有一種粗曠之美呢!

 

【飲食餐點】

 

1. 冷泉村午餐  

 

     地點: 河邊橋頭的餐廳  Hostellerie le Chateau

IMG_3782.JPG

    nEO_IMG_IMG_5613.jpg

     中午喝的是隆河地區出產的白酒。   隆河谷地生產了法國約40%的葡萄酒產量,品質也是上乘的。

nEO_IMG_IMG_5615.jpg

   前菜冷盤 ... 肉醬和燻鱒魚

nEO_IMG_IMG_5618.jpg 

 餐廳-冷泉村  

  主菜是烤鱒魚

nEO_IMG_IMG_5624.jpg

  甜點也很清爽 ...

  IMG_3789.JPG  

  餐廳廁所旁放了一些動物標本,可能這裡以前人煙稀少吧?

 

2. 在菲利浦餐廳嚐 expresso 咖啡  

nEO_IMG_IMG_5657.jpg

nEO_IMG_IMG_5659.jpg  

喝的是expresso

 

【烏賊哥有話說】

 上述地方皆屬路過,並未住宿,幾乎沒有多少自由時間(全由旅行社掌控)。就放開心胸,盡情融入吧!

 餐廳景點佳,感覺真好!

 

 

REturn sign   (回到法國旅遊目錄)

arrow
arrow

    烏賊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