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半島13日: 黑山 科托爾
【地理歷史】
科托爾灣 (Ria Kotor 或 Bay of Kotor)
首先,請先正名 "科托爾灣" => 世界上沒有"科托爾峽灣",尊重專業,就不該亂叫!
地質上,它是個 Ria (河灣) 不是 fjord (峽灣)
(稍後,我在文化專欄中另闢文解釋)
Kotor 是黑山(或稱蒙地內哥羅,Montenegro)這個小國一個海邊 的小城,旁邊就是名聞遐邇的 Kotor灣,人口約13500人。
Kotor城早在西元前二世紀即有羅馬人在此屯墾,6世紀,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皇帝在此建城。11世紀起,由保加利亞、塞爾維亞掌控,15世紀被威尼斯共和國統治。18世紀末被併入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二戰後屬於南斯拉夫聯邦。2006年蒙地內哥羅獨立。
1979年,Kotor古城及Kotor灣等被UNESCO列入世界遺產。Kotor古城至今仍保有許多古老建築物。只是1979年4月15日,一場大地震讓很多古建物受損, 經過搶修,於2003年已恢復原貌。
Kotor灣是原河流河床塌陷後,海水入侵,形成鋸齒狀壯麗的"類峽灣景觀",河灣內縮了28公里,蜿蜒曲折,風光稱霸於亞得里亞海岸。雖號稱是全歐洲最南方的"峽灣",實際上是石灰岩河床塌陷造成。 Kotor灣周圍石灰岩峭壁是整個亞得里亞海東岸最壯麗迷人之處。
【景點】
灣區
下圖: 所謂的 "峽灣"
下圖: 雙子島
下圖: 其中一個島上面有房舍以及柏樹(看起來是)
下圖: 這個島上面還蓋了教堂 (至於叫啥名,啥穿鑿附會故事, I don't care!)
下圖: 地中海郵輪
下圖: 我們從海灣最窄處坐渡輪到對岸
下圖: 渡輪英姿(另一艘)
沒到高處(例如山上的城牆碉堡),實在看不出壯麗景觀
古城區
【城牆堡壘】
威尼斯人興建的堡壘以及護城濠溝
【Sea Gate 海門】
1555年興建,威尼斯風格,老城共有三個城門。
上圖: 徽章下面一行字(不太清楚),翻成英文是 "What belongs to others we don't want, what is ours we will never surrender." 充分嶄露城市個性。
下圖: 海門上的聖馬可獅子,腳下的聖經是翻開的,暗示這裡是和平國度,也透露了威尼斯的影響 ...
下圖: 城門上方的標示,1944年 11月 21日。 這是二戰科托爾從軸心國手中解放紀念日。
【Square of Arms 軍火廣場】
從海門進入老城,來到"軍火廣場"。 這裡以前從事軍械維修, 但現今廣場較有名的是一些前豪宅、以及旅館、劇院等
下圖: 廣場,正前方最高的那棟就是前拿破崙劇院(巴爾幹半島最早劇院,現為 Cattaro Hotel)。右手邊有些古豪宅
【Clock Tower 鐘塔樓】
下圖: 廣場角落就是本城地標之一鐘塔樓了。 雙鐘面、三層樓,建於17世紀。 正面有當時統治者王子的頭像,其下有個"羞恥之柱",從前的犯人都會綁在此示眾。 只是這個"羞恥柱"的形狀跟以前看的不太一樣。 旅遊書都說這是"巴洛克"風格,嗯, kind of.
下圖: 廣場上剛好小朋友們校外教學。 從服裝打扮實在看不出跟鄰國小朋友有何差異,都是斯拉夫人,也看似很快樂
下圖: 廣場上有些歷史豪宅,都會有特別的紅色標示。
【St. Luke's Church 聖路加教堂】
下二圖: 12世紀塞爾維亞人所建,17世紀時為天主教堂,但之後變成東正教教堂。在建築風格上,毫無疑問是個羅馬式建築。
聖路加教堂旁邊(目前為賣咖啡餐廳),位在下圖右邊,是一棟18世紀的倫巴底豪宅。
下圖: 肖像壁龕以及十字架,內部看似東正教
據說教堂部分地板是科托爾市民的墓碑,因為1830起,這教堂幫忙舉辦市民葬禮 ... 匆匆拍攝,沒注意那邊有墓碑...
【Serbian orthodox church of St. Nicolas 聖尼古拉東正教堂】
1909完成的仿拜占庭建築, (貼金箔、圓穹頂、羅馬十字layout => 拜占庭建築, 從十字架、洋蔥頭、祭壇肖像壁龕等 => 東正教 )
下圖: 側面看他的穹頂
下圖: 穹頂的下方,就是主祭壇囉
下圖: 東正教少不了的肖像壁龕,且肖像中一定有耶穌基督 與 聖母在其中 ...
下圖: 教堂模型
下圖: 其他擺飾
【海事博物館 Maritime Museum】
要知道科托爾從事貿易幾百年,很多居民都是討海為生,自然有很多海洋海事方面的豐功偉業供人瞻仰。 開創於1881年,裡面有從12世紀起的航海儀器、設備、訓練教育等陳列。
【Cathedral of Saint Tryphon】
這座1166年完成的大教堂建築物,無疑是科托爾老城區的最重要文物之一。
聖 Tryphon 是本城的守護者,他在西元250年時被羅馬皇帝 Decius 斬首殉教。 教堂本身建築風格,部分為仿羅馬,部分為哥德(如內部拱肋等)
下圖: 祭壇上的浮雕,描寫的就是 St. Tryphon 一生的事蹟
下圖: 14世紀時教堂牆上都是濕壁畫,現在卻僅存小小一部份,全部都存留在幾根柱拱上
留意下圖柱拱上殘存的原始濕壁畫...
下圖: 既然層層保護,裡面必定是是重要人物的棺柩陵墓...
下圖: 我們家的狗仔隊從鐵欄杆縫隙中拍到這張。
銀色棺中盛放的正是 St. Tronphon 的遺骸,棺上雕刻著他的生平。旁邊有2位天使陪伴,用的是昂貴的紅色大理石。
這個天主教堂裡面,各種雕塑、繪畫、藝術品琳瑯滿目,絕對不輸博物館!
下圖: 聖尼古拉
下圖: 街上販賣的"聖尼古拉"... Santa Claus
歷史上,聖尼古拉確有其人。原名 Nicolas de Myre (米拉的尼古拉,270年 至 343年)是一名基督教聖徒,曾是米拉城(今土耳其境內)的主教,他是希臘和拉丁教堂裡最有名的聖人之一,
東正教會尤其重視對他的紀念,全世界有許多教堂是以聖尼古拉的名字命名的。
下圖: 還有各種宗教展示品
下圖: 古早受洗池
其他
【Pima Palace】
17世紀建築,是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混合建築, 位於麵粉廣場。
【St. Michael Church 聖米歇爾教堂】
上圖: 14世紀興建的聖米歇爾教堂本來很有看頭,但地震已摧毀一切... 浮雕恐怕都是後來之作
目前裡面陳列岩石與礦物為主
【Church of the Monastery of St. Clare】
有關這個14世紀教堂的英文說明不多,但從十字架以及內部知道是天主教堂
下圖: 大理石主祭壇(雕塑家 Francesco Cabianca作品) 以及 受洗池
下圖: 大殿兩側的神龕
下圖: 商店招牌寫德文? Apoteka (藥局)
下圖: 街景
下圖: 又是一間古豪宅
下圖: 這等巷弄? 也太有氣質了
【Beskuca Palace】
下二圖: 這是個Beskuca家族豪宅。
它當然有其歷史故事可談,可是,比較有趣的是這個哥德式的門, 山牆上面雕著獅子等雕飾古蹟
下圖: 信手捻來,就是個威尼斯哥德的雕塑
下圖: 這個哥德式的"天橋",讓人感覺好像在威尼斯
下圖: 山上的聖約翰碉堡
15世紀威尼斯人興建環繞老城的城牆與碉堡。
【文化專欄】
峽灣 Fjord:
峽灣在地質學上的定義,必須是由冰川作用造成。
一開始是由於冰川侵入河谷,冰川由高山因重力向下滑,順勢沿河谷(V型谷)往下推擠,將河床與山壁刮削砥磨,成為U型谷。當這些鄰近海岸的U型谷被海水填入時(海水上升等因素),便形成峽灣。 正因為必須與冰川有關,峽灣在高緯度地方較常見。
冰川形成的U型谷遭海水入侵後的峽灣景觀,有下列特徵:
1. 兩岸岩壁陡峭鋒利如刀削、谷底寬、深度大(~1000公尺)
2. 相對Ria, 峽灣通常比較直一些(因為冰川的蝕切力量強大)
3. 峽灣最深的地方,通常並不在出海口。 出海處反而相對淺。
4. 有時會伴隨一些特殊冰川地形,例如,懸谷(掛在山壁上的另條U型谷,為主冰川切斷冰川支線造成)等
5. 絕少有島嶼出現
峽灣常常深入陸地,形成狹長港道。世界上最深的峽灣在南美巴塔哥尼亞海深達1288米。世界上最長的峽灣在挪威海岸,長達220公里。
下圖: 紐西蘭 米佛峽灣 Google Earth
Ria:
靠近海邊河流的河床向下沉陷,讓原來岩壁變得更陡峭,海水入侵後,形成壯麗的景觀。
河床沉陷形成的谷地遭海水入侵後的景觀,通常有下列特色:
1. 樹狀構造(反映原本之支流系統), 通常相較峽灣較為蜿蜒。
2. 通常會有殘留的島嶼(原來的地形高處)
3. 通常是原本不怎麼大的河流,卻有著不成比例巨大的河口(否則,若河口很窄 ria 早被沉積物填滿)
下圖: 用Google Earth看,1. 上游涓涓細流 2. 海灣只有部分地方陡峭 3. 河道蜿蜒...
科托爾海灣(Bay of Kotor)其實是一種 ria, 故不可因商業目的亂稱為"峽灣"!!! 它是 Bokelj 河河床沉陷造成。
基本上這附近的河流岩床都是石灰岩,經過河水不斷沖刷、滲透,很可能形成地下岩洞、地下河道等喀斯特地形, 直到無法支撐它現為止。
【飲食餐點】
中餐: 就在 Cattaro Hotel
飯店地理位置絕佳,只是菜色普通。
【烏賊哥有話說】
1. 必須到制高點才能顯出"峽灣"的壯麗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