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phrasius    

Croatia flag     巴爾幹半島13日: 克羅埃西亞 波瑞奇

 

【地理歷史】

       

 

斯特里亞(Istria )半島 是歐洲亞得里亞海東北岸的一個三角形的半島,臨威尼斯灣。

 


西元前1000年左右,這裡是伊利亞人的天地,約在西元前2世紀左右伊斯特里亞半島被古羅馬給征服,先後經過拜占庭帝國、倫巴底王國和威尼斯共和國統治。於1815年亞得里亞海沿岸原屬於威尼斯領土的部份,完全被奧匈帝國給併吞,因此整個半島成為奧匈帝國的領土。



期間,伊斯特里亞半島有義大利人、斯洛維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混居,但在義大利民族復興運動之前,包括北部義大利都是屬於奧匈帝國的領土,因此民族之間雖有對立卻難以著力。1861年義大利統一後,試著奪回原屬於伊斯特里亞半島等威尼斯共和國的領土,因此利用一戰機會對奧匈宣戰。1918年大戰結束,根據拉巴洛條約,伊斯特里亞半島全部回歸義大利王國統治,直到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二次大戰義大利無條件投降之後,德國實際上支配了伊斯特里亞半島。在德國投降之前,盟軍及狄托率領南斯拉夫民族解放軍分別從靠義大利的北側及東側攻入,由於各不信任,所以各自佔據一塊地方。



由於歷史因素,過去Istria 半島的主權在奧匈與義大利之間爭奪,後來變成他們繼承者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與義大利之間的領土爭執,最後只能交由聯合國解決,方確立了今日三國在此半島之邊界。

 

 

瑞奇 (Poreč)則是一個西元前二世紀羅馬人建造的城鎮。經過數世紀的繁榮,被入侵的東哥德人摧毀。539年時,拜占庭帝國接收了此地,並於此設置主教席位(今日之世界遺產Euphrasius 大教堂就是此時建造)。 之後,又為崛起的法蘭克王國所管轄。 13世紀起為威尼斯統治500年,小城開始在市容、廣場、宗教建築方面逐漸受到威尼斯影響,1354年受到熱那亞共和國、瘟疫、以及海盜的摧毀,人口銳減。最後又為奧匈帝國所管轄。

 

 

 

波瑞奇古城儘管遊客很多,仍被列為古蹟管理保存最好的城市。城市規畫仍是按照原來古羅馬時期的格局架構。半島上主要道路為 Decumanus 街,另外一條跟它垂直的 Cardo 街, 主要的古蹟都在這兩條路兩旁。

 

(整理、摘自Wiki)

 

 

【地圖】

 Istria  

上圖: Istria半島地圖,紅色是國界

IMG_3271.jpg

  上圖: 這城市還需要地圖嗎?  東西向最長的那條路 Decumanus ,優弗拉休斯教堂前的 Cardo 兩條街,完了!

  幾乎所有古蹟都在這條Decumanus街上,連名字都還是古名

 

【景點】

  

【漂亮屋舍】

IMG_1115.JPG

 下圖: 1886年建的一間劇院

IMG_1117.JPG

 原本東邊都是華麗遊艇、漂亮屋舍等,向西進入半島老城區後景觀就大不同囉

 

   【五角塔樓】

 Tower walls

 上圖: 五角形的塔樓。注意上面有個聖馬可獅,腳下的聖經是翻開的(和平?)  其下有個市徽,可惜都以斑白模糊...

 當初15世紀時,這裡原屬於威尼斯共和國,城牆有大量防禦塔用來防守東邊來的土耳其人

 

IMG_3287.jpg

 

 上圖: 五角瞭望/防禦塔與當地活潑的小朋友

 

 

【防禦牆】

IMG_3292  

 上圖: 12-16世紀建造的防禦牆。當補強時,新牆就陸續蓋在舊牆之上。

 城牆中以東邊保存最好,旁邊本來有二座塔樓,現僅剩五角塔(後來新蓋的)

 

【Our Lady of the Angel 教堂】

IMG_3444.jpg

 上圖: 蓋在18世紀仿羅馬教堂遺跡上的教堂,內部為巴洛克式祭壇(據同團快腿 Albert回報,裡面沒啥可看)

 

  在 Split那篇文章的文化專欄,我提到 古羅馬城市規劃中,CardoDecumanus maximus 都是最重要的兩條街,彼此垂直,如同我們的中山 與 中正路一樣。

  此處一樣,Decumanus 就是當時東西向的最主要幹道

 

 【威尼斯哥德式建築】

IMG_1134.JPG

上圖: Decumanus 5號,原屬 Gonano – Parisi family 是非常有名的"威尼斯哥德式" "宮殿豪宅",1473年所建,因為19世紀威尼斯大量古蹟被重建,即使現在在威尼斯被保留的類似建築也已經很少。

 

其主要特色在於gotico fiolito (華麗哥德),如2、3樓的 trifora "三重"尖拱窗加上拜占庭柱頭等。  本來嘛,15世紀是哥德式晚期,流行火焰式哥德(如法國聖米歇爾教堂祭壇、西班牙塞維亞大教堂等等),不誇張點行嗎?   再加上一點拜占庭風(別忘了當時威尼斯是拜占庭的盟國)。

 

不像其他歐陸國家建築注重堅穩,威尼斯建築奠基於運河之上,所以建築面積不能太大,且材質要輕盈,故纖細、華麗、繁複就成為其重點與風格。

 IMG_3318.jpg

  上圖:  Zucchato family Palace,  如今是藝廊, 擁有 bifora二重尖拱窗,也是"威尼斯哥德式"

 

  這個城市讓一些歐洲人著迷,說穿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像"老威尼斯"

 

IMG_3319.jpg

 上圖: Zucchato 就位在本城最重要的兩條街Decumanus 以及 Cardo 街口交叉點,在古羅馬時代,這裡通常就是羅馬廣場(forum)在地

 

Marafor square 仿羅馬式建築】

 

IMG_3321.jpg

 

上圖: "半古蹟",擁有室外石梯(另一面)、木造陽台、羅馬式拱廊、15世紀古井 ...  但是發現很多地方沒遵古法修復(如這牆的上方),I don't like it!

 

 這裡位在 Marafor square的角落,其實,Marafor square 就是古羅馬的 forum 所在地古羅馬廣場附近通常都會有神廟等建築,今安在哉?

 查資料確實這裡附近有火神廟 (Temple of Mars) 以及海神廟(Temple of Neptune)遺跡,只是我們肉眼凡胎,實在看不出在哪裡

 

 【不知名遺跡】

 IMG_1155.JPG

 上圖: 一面牆還有地板,不知何物...

IMG_3315.jpg

 上圖: 刻意留下來的一面古牆

 

【Euphrasius 優弗拉休斯教堂】

        拜占庭帝國時期主教優弗拉休斯本身來自君士坦丁堡有幸親眼目睹偉大聖索菲亞大教堂決心在此興建一座代表拜占庭文化的教堂,並從當時君士坦丁堡召來最富盛名的藝術大師參與金箔鑲嵌畫的製作。

 

        優弗拉休斯大教堂的位址原本為一個紀念當地殉道者毛魯斯小禮拜堂(有人說毛魯斯是當時隱密基督徒),優弗拉休斯主教將之改為一作綜合性的建築群: 一座三殿式的教堂、八角型受洗堂、主教寓所、以及中庭。 十六世紀時,又增建了鐘塔樓。

 

        1997年時,UNESCO將它定為世界遺產。

 

我就是門,藉著我必得救贖

IMG_3311.jpg

 上圖: 教堂大門上面金色的耶穌像,寫著拉丁文,是約翰福音第九章的名言: "Ego svm ostivm per me si qvis introierit salvabitvr ..."

 

       (我們的導覽,哦,就是領隊蜜蜜崇拜的刺青哥,據說通曉六國語言,故意試他一試,他一口氣唸完拉丁文加英譯 ,確有兩把刷子,難怪很屌!)

 

        在我的 "法國13日 聖米歇爾篇"提過,中世古拉丁文 U、V、W 原本都寫成V(後來才分化的), 因此,如果嘗試使用google翻譯,要先轉換成現代拉丁文,將母音位置的 v 轉成 u , 如下:

 

svm => sum (am), ostivm => ostium (gate),  qvis => quis(who),  salvabitvr => salvabitur (saved)等等,google翻譯才會認得喔!

 

      "Ego sum ostium per me si quis introierit salvabitur ..."

       意思就是 "I am the gate.  Whoever enters through me shall be saved."

 

【我才是門 !】

Ego svm ostivm!  

 說好的耶穌掛保證 "I am the gate",只是收門票的還是堅持:  "得繳40庫納才能進入 "  

 

 【教堂示意圖】

   下圖是DK英文版快照。以往出旅都買DK的書,內容豐富,可惜近年台灣已經沒有中文DK書可買。

   (註: 若仍有任何版權侵犯問題,煩請通知下架)

 Euphrasius

  

 上圖: 這張教堂內部示意圖可供稍後照片比對位置之用

 

【中庭】

每一面廊都有三根土耳其灰白色大理石材質的拜占庭廊柱,圍成中庭。 建築物本身是石灰岩材質。 

IMG_3411.jpg

Porec_全景3_小.jpg

 

IMG_3342.jpg  

上圖: 中庭另外角度

IMG_3349.jpg

 上圖: 柱廊內部就陳列了附近開挖發掘的各種石碑、遺跡

 石碑  

【受洗室】

 Porec_全景2_小.jpg

  上圖: 中庭旁邊就是八角形的受洗室。六世紀建造。

IMG_3345.jpg

 上圖: 中央有個洗禮池,天氣熱可以 ...嗯...

 

【主教宮(寓所)】

       六世紀蓋的主教宮目前為一博物館,陳列一些畫作、以及從前小禮拜堂留下來的馬賽克相前畫地板等。非常豐富,礙於時間限制,僅能觀其大要。

IMG_3391.jpg

IMG_1191.JPG

下圖: 其中最有名的當屬一條魚的馬賽克

IMG_1184.JPG

西元三、四世紀時,基督教仍受到羅馬帝國的迫害。魚就是當時基督信仰的暗號與重要象徵。大概和五餅二魚、加利利漁夫等典故有關。

(難怪有人考證說,原小禮拜堂紀念的毛魯斯其實就是個隱藏的基督徒)

 

下圖: 地下開挖出來的古物都在此清洗整理復原, 部分拿出來陳列

IMG_3361.jpg

IMG_3370.jpg

IMG_1213.JPG

 上圖: 文物眾多,有賴文史工作者努力,我們才得以一窺其究竟。所以40庫納並不貴

 

 【教堂內部】

 下圖: 教堂主體為三殿式,只是因為沒有圓穹頂,layout 為長方形也不是拉丁十字,這一點來看,不是那麼的"典型拜占庭"特色,畢竟這裡財力無法媲美大城市啊。下圖左右兩排大理石廊柱間為中殿,兩側各有左(北)右(南)側殿。前方(東面)為祭壇。注意南側的廊拱在大地震時已全毀,現今復原的已經少了圓拱的雕飾。且每根廊柱拜占庭式柱頭花草雕飾、以及北側廊拱的雕紋都不相同。

IMG_3402.jpg

 下圖: 右側(南邊)殿,明顯較正殿為矮,且少了圓拱雕飾。 兩個側殿的正東方(圖的正前方)原本都有半圓形壁龕,可惜上面的鑲崁畫都已損毀。

IMG_3407.jpg

 

下圖: 北側廊圓拱的雕工都甚精美,且每件內容都不同。 大部份都雕些花草、幾何圖案,正是拜占庭(受伊斯蘭影響)的特徵。

IMG_1228.JPG

 下圖:  正殿祭壇後面是半圓壁龕,上面滿滿的金箔鑲崁藝術。正前方有個四根大理石柱組成的天蓋。這是1277年新加上去的。

IMG_3404 (2).jpg

 下圖: 天蓋上裝飾一堆金箔鑲嵌壁畫、報喜、受難、羔羊等,因為是後來加的,暫且不表

Altar

下圖: 祭壇半圓壁龕內外都是六世紀的拜占庭黃金鑲嵌壁畫藝術傑作。 外面最上方的鑲嵌壁畫為耶穌手拿一本書(聖經?),旁邊站著12門徒。

其下方半圓壁龕內部最外側是Istria 十二位殉道者頭像,正中央(耶穌腳下)是上帝的羔羊圖。

IMG_1221.JPG

下圖: 祭壇半圓壁龕內部為聖母抱著耶穌,上帝(天空中的一隻手)正在為他加冠冕。耶穌左右各一天使。

最左邊倒數第2位手持教堂獻上的,據說就是優弗拉休斯本人,最邊邊的是他弟弟(置入性行銷啊?)

IMG_1218.JPG  

 

 下圖: 除了可一窺神職人員真面目,確實這些大理石拜占庭柱頭的雕工,還真沒有一個是相同的...

IMG_3395.jpg

 下圖: 教堂西面故意保留一處原始的地板,亮出滿是古拉丁文的馬賽克,還有多少寶物? 真所謂"深不見底"啊!

 Euphrasius floor  

  下圖: 牆邊的壁龕,鑲著"土耳其"大理石(我從顏色猜的),裡面黑色物體是個"羅馬石棺的墓碑造型",沒有解說,故不知是何方"聖物"

IMG_3421.jpg

 下圖: 外面空間,故意留下的第四世紀毛禮斯小教堂遺址(也是UNESCO世界遺產)

Porec_全景1_小.jpg  

  下圖: 遺址上拍的環場圖

 Porec_全景4_小.jpg  

 

【文化專欄】

   

  拜占庭藝術(點我)

 

【烏賊哥有話說】

        有點納悶,當天同團大多沒進Euphrasius 大教堂參觀,不知是沒興趣還是嫌貴?   因這個小城除了一些威尼斯哥德風格"宮殿"建築、以及完整程度 2-3分的羅馬遺跡,好像沒別的特別東西耶!   這有點像到北京不參觀故宮,或是到伊斯坦堡沒去考古博物館一樣,可惜啊。

 

        記得當年參加友團土耳其之旅,整團在以弗所、棉堡、石棺看了一堆"遺跡",搜刮了最精華的考古博物館卻沒人去。所幸在我撰文力推之後,該友團線控立刻將之納入往後行程。  在此也呼籲,來此小鎮若對歐洲文化有點興趣,應該參觀這世界遺產,不然自由活動時間在這街上亂竄  "繞樹三匝無處可依",恐怕有點無聊又可惜!

 

      如果進來了本教堂,記得留一點時間上塔樓拍照,可以鳥瞰整個波瑞奇(我們時間分配不佳,錯失了)。

REturn sign    (回到巴爾幹13日目錄)

 

 

 

 

 

arrow
arrow

    烏賊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